国内保险新闻长期护理险呼唤顶层设计

□记者李画

日前,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泰康保险集团协办的第四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京成功举办。在长期护理保险分论坛上,一致意见认为,试点星星之火已经点燃,应尽快对长期护理险进行顶层设计,避免未来出现“翻烧饼”的现象。

中国老龄化进程速度惊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更是突破了万,老龄化及相伴而生的失能人员的照料和护理问题,成为事关国家发展、百姓福祉的重要课题。

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并随后启动试点。截至目前,在15个试点城市中,8个覆盖职工医保人群,5个覆盖职工医保和中心城区居民医保人群,2个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初步形成了单位、个人、财政、社会、医保责任共担的筹资格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试点城市应该尽快总结经验,尽快拿出统一的实施方案,加快长期护理保险的建制进程。

“年,在15个试点省市之外,还有30多个地市县要进入试点范围,因此国家层面要尽快出台统一的政策规范,避免日后‘翻烧饼’。”人社部医保司处长樊卫东说。

樊卫东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启动试点以来,覆盖城市人口超过万,形成了单位、个人、财政、社会和医保责任共担的筹资格局,基金人均支付达到了.47元,为广大失能老人增添了安全感和获得感。与此同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还发挥了良好的外部效应,吸引投资72亿元,新增养老机构家、培训机构44家,直接拉动就业2万人。

另有数据显示,年1-9月实际待遇享受人,受理待遇申请的通过率84%。发生长期护理费用万元,基金支付77.36%,个人负担22.64%。从服务提供方式看居家占大多数,定点机构30.75,社区护理机构0.04%,居家待遇69.21%。年1-9月,基金收入共计万元,基金支出共计.33万元。

失能标准体系建设和照护服务提供并非单纯的技术工程,也不可简单的借鉴国际经验,需要在科学化和运行操作的社会化两个层面下功夫。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甄炳亮认为,顺利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要解决好“失能评估标准”和“照护服务提供”两个“牛鼻子”问题。

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副教授谢红介绍了一份《失能与失能评估标准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该课题年底由泰康和社会保障学会合作启动,基于ICF框架,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失能评估标准、照护分级标准及照护保险支付标准。谢红表示,希望该项研究能为国家制定相应保险制度提供依据。

事实上,保险机构参与养老事业和长期护理险热情颇高。截至年6月底,保险业共参与投资了29个养老社区项目,这些项目探索了市场化机构积极参与养老体系建设,并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其中包括长期护理险。如已在全国12城联动的泰康医养社区,在提升照护服务的实践中,通过引进国际先进医养服务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市场特点,形成了包括服务标准、人才培养和质量控制三维度并存的照护服务管理体系。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表示,未来泰康将通过实施“溢彩公益计划”,将护理服务的经验和成果共享给全国各地的养老机构,帮助培训更多专业护理人才。此外,泰康还将从标准建设、服务体系搭建、补充产品开发、系统优化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推进试点服务工作,创新开发多层次的商业保险及老年金融产品。

试点概况

上海:长护险1月日全市试点

年1月1日,上海市开始长期护理保险全市试点。上海市60周岁以上、参加职保或居保的失能老人都可享受到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以及住院医疗护理等多种模式的护理服务。据悉,有需求的市民,可以就近前往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提出申请并接受评估。

试点进程

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同年6月,国家人社部明确上海作为全国首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15个城市之一。

年1月1日起,上海在徐汇、普陀、金山三个区先行开展了长护险试点。截至年10月底,3个试点区共有2.5万老人提出申请,1.4万老人经评估后,享受到了居家和养老机构照护服务。

可享受三类护理服务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明确,年满60周岁的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可自愿申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经评估后,评估等级为二至六级的失能老人,由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并按规定结算护理费用。

护理服务有三类。

第一类是社区居家照护,由护理人员为居家的参保老人上门提供照护服务,或者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集中提供照护服务。

第二类是养老机构照护,由养老机构为入住的参保老人提供照护服务。护理服务内容有40余项,涵盖了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临床护理两类。这些项目都是失能老人亟需的,又适宜在居家或养老机构开展的服务。

第三类是住院医疗护理,仍按照现行的基本医保制度规定结算相关费用,即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按职工医保规定执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按居民医保规定执行。

办理流程

参保人员到就近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并选择适合其的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定点评估机构组织评估人员完成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收到告知书后,告知申请人评估结果。评估等级为二至六级的长护险参保人员与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确认服务关系后,可享受相应的长护险服务。

一般而言,老人在提出评估申请后,大约1个月左右可完成评估工作。评估费用参照市物价局关于本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项目的收费标准执行,收费标准为每次元。对申请人申请长护险待遇所发生的初次评估、期末评估和状态评估费用,由长护险基金支付80%,其余部分由个人自负。(王方琪)

重庆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如何参保缴费

试点期间,长护保险制度覆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在参加职工医保的同时,应当同步参加长护保险。随着制度探索完善,逐步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纳入覆盖范围。

在试点阶段,长护保险资金通过医保基金、个人缴费、财政补助等渠道筹集,接受企业、单位、慈善机构等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助。

长护保险资金筹集标准,每年由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等部门,根据该市经济发展水平、基金运行情况和长期护理等情况测算确定。

怎样享受待遇

长期失能人员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享受长护保险待遇:当年参加了长护保险且正常享受职工医保待遇;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长期卧床或经过不少于6个月的治疗,病情基本稳定,需要长期护理,并经评定失能等级达到重度失能标准的人员。

失能人员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入住长护保险协议机构(以下简称协议机构)集中护理服务或由协议机构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经评定符合重度失能标准的人员,从评定结论下达次月起享受长护保险待遇。经治疗康复后重新评定不再达到重度失能标准或参保人死亡的,从评定结论下达或死亡的次月起停止给付。

享受项目主要有:长护保险支付符合享受条件的失能人员在协议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饮食照料、排泄照料、行走照料、清洁照料等基本生活护理服务项目费用。长护保险护理服务项目及标准由市人力社保局另行制定。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基金支付,以及应由第三方依法承担的护理、康复等项目和费用,长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属于长护保险支付服务项目范围及支付标准以内的费用,不设起付线,由长护保险基金按50元/人/日的标准结算。由试点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协议机构按月结算支付。

(来源:中保网)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卡介苗接种后会出现什么反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zbgn/3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