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在医疗方面,年,政府提出了这样的工作要求。
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元提高到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及时公开透明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适应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生育医疗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健康,必须管得严而又严。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夯实各方责任,坚持源头控制、产管并重、重典治乱,坚决把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关口。
短短的一段文字,反映出几个核心问题。重视,加大投入,保护医务人员积极性,分级诊疗和资源下沉,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医院参与等。
不容置疑,分级诊疗模式和家庭医生模式是解决看病难的主要方法和模式。可是,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行政命令可以做到的,而是要解决我们的政策瓶颈和医生的价值链和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来解决。
首先,要解决医务人员下沉的政策法规瓶颈。
医院的评审制度,把医院这样的物理空间了,而不是在操作技术的专家~医生身上。医院的专家去到基层医院的时候,很多需要比较高“资质”的操作是没有办法开展的。而且,医院等级来制定,医院级别越低,收费价格越低,我们的服务价格不是根据技术人员的能力制定的。所以,专家下沉越基层,收入越低。这种“资质”和“定价”医院而不是医生身上的制度需要打破!
第二个问题,就是医疗分工问题。
医院不分疾病大小,主要是病就医,有效益就看。由于医疗服务过度集中,基层医生不但得不到培训而且也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其实,80%左右的疾病或者疾病开始的时候可以在基层治疗或者控制,但是现在当老百姓感觉不适,由于基层预防和教育不到位,疾病已经是中晚期了。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继续教育模式和通道,让基层医生医院的专家的培训和案例的分享,让专家成为基层医生的老师和后端支撑者。这样,专家的作用就是解决疾病疑难部分,制定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流程,提高医生的诊治能力,而基层医生就是解决疾病的预防,发现,基本治疗和康复,健康管理和教育以及必要的转诊。
这就是建议的专家驱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解决专家在这个环节中的价值问题,就是解决医疗分工和医疗继续教育问题。这才是分级诊疗的关键。
第三,医生的个人品牌需要在平台中完善。
众所周知,医院,医生的名望是由于“庙大”还是“和尚”出名呢?当专家要下沉,首先是价值体现,让专家有阳光的收入,而不是通过“红包”等灰色来驱动。医院中的大医生没有办法对自己的劳动力价值定价,医院也没有这个收费目录。
还有,医生一旦离开了原来的“庙”,病人还信任你吗?这个需要一个平台或者一种渠道来让老百姓知道这些专家的个人技术和服务水平。医生集团,目前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医疗资源共享平台。
第四,医院回归公益性。
目前院长们不愿意把医生放出去,主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当医院的生存是政府考虑,医院领导班子主要是考虑运营和管理的时候,院长们对医生参与社会医疗,自由执业的阻力会明显下降。
目前,国家的政策已经向全面自由执业推动。如果能够去除上面的政策障碍,社会医疗发展才会迅速发展起来。
来源:看医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