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7个嵊州人就有1个是我们的用户
嵊州最权威的新闻平台
今天下午
全面深化改革重点评估项目
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
今年代表我市接受省里评估的重点改革项目有12个,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今年来这些评估项目的工作开展情况。01
“最多跑一次”改革
着力推行“网上办、一证办、掌上办、就近办”,进一步推动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改革。企业投资项目“一窗受理”,成立企业一日办结专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实现一证通办项,市域通办项;开发上线“嵊里办”掌上办事系统,个涉民高频事项上线运行;社保、公积金相关事项可在银行网点办理,向乡镇、街道梳理下放项民生事项。围绕群众和企业两个生命周期,持续推进省级公布的41件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如“出生多证联办”、“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等“一件事”改革都取得良好改革成效。积极推动“最多跑一次”向机关内部延伸,梳理部门间办事事项项,再造流程,精简材料,并启动“部门间网上办事平台”软件开发,破解反复跑、环节多、签字烦等问题。02
医疗卫生
卫生健康系统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健康嵊州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医院改革、基层补偿机制改革等五项改革,至9月底,我市县域就诊率较去年提升1.41个百分点,基层就诊率达到63%。目前我市有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名医工作室16家、名医基层工作室10家,积极开展“健康服务百千万”行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实施智慧结算、慢病长处方,建立入院准备中心,开设专家夜门诊,让群众看病就医少排队,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烦等问题,提高了群众就医便捷度。03
食品安全
家宴中心建设扩面提质,已建成标准化农村家宴服务中心家,其中A级63家,受益人口45万,成为全省样板。地产食品实行整规提升,打造了一批省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推动打响“嵊州小吃”品牌。餐饮智慧监管试点先行,开展餐饮行业“互联网+”智慧监管,监管耗时缩减80%,形成了阳光厨房建设嵊州模式。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监管机制,“三品一标”农产品面积占全绍兴市认证总数的三分之一。今年我市已顺利通过了浙江省食品安全县市现场考评并正在公示中。04
义务教育
深化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国家教育部试点,领跑全省。实施集团化办学、教学共同体建设、镇域一体化办学,实现城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创新开展“卓越校长培训工程”,实施“互联网+义务教育”、城区小学放学后托管服务、近三年改扩建学校49所、全市公办学校塑胶运动场全覆盖,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全市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在嵊州教在嵊州”教育品牌形成影响力。05
纠纷调解
创立以分级调、联合调、全城调、上门调和网上调及应急储备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五调一金”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建立满意度评价机制,建成“羲之调解室”“两头门调解室”“和谐促进室”等乡情式、乡贤式、专业式的品牌调解室16个。1-9月,已排查和受理矛盾纠纷件,调处件,调处成功件;网上申请和在线调解纠纷件,全城点调结案的纠纷数量占调处总量的36.7%,促进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甚至“零跑次”。06
诉求回应
坚持市领导公开接约访制度,落实初信初访办理“”工作机制,信访件按期答复率、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分别达到99.9%和98%。在全绍兴市率先成立嵊州市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中心(信访超市),15个乡镇(街道)信访联合调解中心全部建成运行,实现全市全域实体平台全覆盖;推行村级信访代办制,建立市、镇、村三级代办员队伍和代办点,累计代办信访事项件,推动群众问题在家门口得到及时解决。07
安全和谐
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实施“基层治理四平台”,启动全市“雪亮工程”建设,全科网格工作经验在全省、全绍兴市介绍推广。今年来全市网格员共采集上报信息条,处置成功率达99.75%,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八项整治行动”,8月份平安指数位居绍兴第一。我市已连续10年成功争创省“平安县(市、区)”,勇夺“平安银鼎”。08
垃圾分类
目前全市配备居民和农户分类垃圾桶20余万只,公共区域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新增农村分类运输压缩车30余辆,基本实现垃圾不落地收集和密闭运输。年投资余万元建设城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置项目并投入运行,年基本建成处理能力为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形成“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置模式,进一步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09
环境状况
全面推进“三城同创”,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硬仗,全力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1-9月,PM2.5平均值33微克/立方米,AQI指数优良率91.9%,在绍兴市半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二;15个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中,Ⅰ类水质1个、Ⅱ类水质10个、Ⅲ类水质4个,11个乡镇饮用水断面全部达到Ⅱ类以上,达标率均为%。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守护“诗画之乡”嵊州打响“水陆空”生态保卫战》介绍我市生态环境工作的做法和成效。10
减负降本
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省出台的减负政策,全面排查、清理逾期欠款,目前已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39万元;落实社保金返还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渡过经营难关,共计返还困难企业社保金.89万元;及时下调增值税税率等,切实降低企业税负。11
惠企政策落实
连续出台“民营经济新政三十条”、“营商环境二十条”等政策,共安排财政资金6亿多元,为我市近年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力度最大的一次政策调整,将把有限的资金精准用在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上,而且政策兑现上确保做到上不封顶、不打折扣。通过“市长直通车”等方式,加大政策解读与宣传,全力提高政策的“知晓率”“执行率”,不断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动力。12
“亩均论英雄”改革
聚焦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完善“亩均论英雄”评价办法,评价范围首次扩面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和实际用地的全部规下工业企业,创新性地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纳入规下评价指标,并设立“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全流程监测企业各项数据。年度“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各项工作已经完成,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均提高10%以上。嵊州改革一直在路上。近期市民朋友们接到省民调中心—的调查电话,请耐心接听,并为我市改革工作点赞,您的满意是我们工作最大的动力!关于“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关工作
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围绕“三服务”“三个年”活动要求,以绍兴市提出的“一窗办”“全城办”“一证办”“移动办”为统领,扎实做好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各项工作。重点抓了五个方面:
一是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主要是推进政务服务大厅的规范化管理,深化公安服务、不动产交易登记、社保医保、商事管理、税务服务、投资项目审批等板块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在商事板块设立了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专区,落实专人开展网上自助申报服务;对社保医保窗口作了局部调整,合理引导办事人流;在投资项目板块设立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专区。推行首问责任制、窗口双月考核、部门领导窗口坐班等制度,推进“兜底窗口”省级标准化试点,该经验做法在省委改革办“最多跑一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