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已进入40

近日,IQVIA艾昆纬发布了名为《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的产业研究报告,报告由艾昆纬消费者健康咨询团队撰写,动脉网授权对报告全文进行发布。该报告回顾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的前世今生,并对未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的格局进行了展望。

导读

肆虐全国的新型肺炎于年2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全国各地区积极应对,采取一系列必要的防疫管控举措应对疫情。年3月20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下降至41例。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内新冠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年2月,疫情期间,全国超过10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推出在线问诊专栏,医院开展新冠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或线上咨询。阿里健康在线义诊平台上线4天内,访问量达到万人次;截至2月11日,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量,达11.1亿人次,App新注册用户增长10倍,新增用户的日均问诊量增长9倍;截至2月10日下午15点,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免费义诊专区访问量超过万,集结2.6万名医生在线接诊,累计提供医疗咨询服务万人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互联网作为赋能工具,在保障疫情信息的公开透明、传递防疫抗疫医疗知识与疫情舆论导向、保障民生、协调与配置医疗资源等四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1新冠病毒疫情发展时间轴

1.保障疫情信息的公开透明

丁香医生、腾讯医疗、平安好医生、微医、好大夫等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在此次疫情期间,即时汇总疫情疾病数据,包括全球、全国各个地区最新的确诊、疑似、重症、死亡和治愈病例数,以及各个地区最新疫情相关的新闻,向公众传递疫情一线信息。截至2月25日,丁香医生疫情实时动态已有超过25亿人次浏览,腾讯疫情

话题已超过18亿人次阅读。

2.传递防疫抗疫医疗知识与疫情舆论导向

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在传递疫情信息的同时,科学全面地汇总疾病相关知识,通俗易懂地向大众介绍新冠病毒的定义、传播途径、潜伏期、症状以及各类日常防护知识。根据大众在疫情期间所需应对的各类场景,如“出行需求”、“家有老人”、“家有孕妇/小孩”以及“医务相关人员”,提供防护指南和建议。

及时针对网络“传闻”进行科学辟谣或证实。在增加疫情期间科学防护知识储备的同时,也消除大众对于未知病毒和不明来源消息的恐慌。更好地把握整体舆情导向,引导大众更积极、科学地配合各地卫生防疫工作。

3.保障民生

阿里、美团、饿了么各类电商、O2O平台,提供民众生活物资服务,解决疫情下大众日常生活难题。阿里以旗下盒马为专门团队,在春节期间保障货物的供应和配送,并且为全国的医疗机构单位和独居老人,提供食物、饮水等物资配送;美团外卖成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小组,从武汉疫区到全国范围,骑手的防护装备、站点消毒和测温措施向医护防疫级别看齐,为C端用户提供“无接触”配送,保障餐饮安全。

此外,各类通讯、教育、办公类互联网平台提供解决方案,实现远程教学、远程办公,保障教育运作和企业运营。

4.协调与配置医疗资源

4.1.线上诊疗

阿里健康、春雨医生、腾讯医疗、丁香医生、平安好医生、微医、好大夫等各大互联网问诊平台均开通“新冠肺炎”专栏,针对疫情匹配呼吸道、内科、感染科等科室医生,为大众提供线上问诊服务;好大夫在线、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平台还提供了新冠肺炎的快速问诊等服务,缓解了实体医疗机构的压力。

各地省级卫生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统筹打造互联网服务平台并鼓励各类医疗机构的上线。

1)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年2月初,医院上线超过家,提供常见病问诊、慢病复诊处方以及药品配送等服务,并且根据自身科室特点进行模式创新,医院,提供常见病、慢病的在线处方,以及“零接触”的院内取药和送药上门服务。

2)2月14日,海南卫健委公布,医院新冠肺炎诊疗服务平台正式开通,整合海南16医院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

4.2.线上购药

疫情期间,医院和实体药店购药,同时,部分防疫物资在线下药店的库存应急,大量消费者涌入线上购药渠道。

阿里健康、京东大药房等各类B2C互联网医药电商、叮当快药、快方等O2O互联网医药电商,均迎来了大幅上涨的流量、活跃人次和购买。

线下实体药店也积极利用各类线上平台,入驻O2O平台,如饿了么、美团,或自建平台(Ap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xgtz/6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