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已适时动态调整医疗资源配置格局,统筹做好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和非新冠肺炎患者就医保障工作。”3月15日,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47场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涛如是表示。
李涛进一步解释说,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集中优势医疗资源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一是落实首诊分诊收治。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街道、乡镇、社区、村组紧密联动,开展发热排查、基本医疗、流调配合、隔离点保障、重点场所体温监测、场所消杀等工作。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实行预检分诊,规范收治流程,实现发热病人和患者“应收尽收”、“应收早收”。
二是落实“四集中”救治。对重症、危重症病例实施“一人一医疗团队、一人一诊疗方案”;联合国家医疗救治专家在全市开展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巡查。开展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重症、危重症患者工作。对部分少见、复杂病例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实施综合救治。
三是落实梯次转运机制。利用全国医疗资源汇聚的重要窗口期,建立“隔离点-医院-医院”梯次转运工作机制,让病人尽可医院。轻症集中转诊到火神山、雷神山、金银潭、肺科、省妇幼光谷院区、泰康同济、医院后湖院区等7家医院;重症、危重症集中到同济光谷、协和西院区、省人民东院区3家医院。
2
逐步保障非新冠肺炎患者就医
一是分批开展医院修复。分期分批把全市46家新冠肺炎收治医院的病人向医疗资源丰富的10家医院集中,医院做好消杀、医疗设备转换、空间改造等,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尽快修复原有医疗体系,恢复正常医疗秩序,逐步满足广大市民普通就医需求。
二是满足特殊人群就医。修复和开放41医院,服务急性心脑血管、血液透析、恶性肿瘤等危重和急症患者,以及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以区为单位,各设置1-2家医院为辖区居民开展综合医疗服务。逐步恢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承担市民一般就医需求。回应群众关切,逐步开放儿童和其他人群预防接种服务。
三是确保普通患者就医安全。做好预检分诊、患者排查、病区管理、院感防控等工作,严防新冠肺炎院内扩散。就诊患者网上挂号、预约就诊,限制每天各时段就诊人数,医院人群聚集。一旦出现发热、疑似病人,迅速进行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分类处置,无缝对接。
四是开展市民便利就医服务。医院网上诊疗服务,为非危重症患者提供线上就诊、咨询和日常护理。通过开设心理热线、网上心理干预平台、在线心理咨询等多种方式,对广大市民开展心理指导。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为小区居民提供代购及送药上门服务,减少患者非急需出门。
发布会上,武汉市卫健委副主任郑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现阶段武汉市防控形势仍很严峻,连续几天还有社区零星散发的门诊病例。如3月13日、3月14日武汉市均有一例确诊病例来自门诊,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居家期间,有外出或在小区内活动轨迹,不排除有社区感染的可能。当前还是有一定的社区传播风险,请大家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他提醒市民朋友,还是要注意做好防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时戴口罩,与人保持距离,勤洗手,同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记者:何习文、张均、孙望龙、郭妍捷
编辑:蔡佳圆
热文推荐
· 武汉已完成14家医院医疗体系修复,月底46家医院实现正常医疗
· 最新名单公布!武汉市无疫情小区占比68.6%,27个被取消或暂停
· 如何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尽早清空传染源?记者走访流调人员——流调加速,斩断疫情传播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