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报告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进

医疗器械制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刚刚过去的11月,国产医疗器械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无论是月初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还是月末在美国芝加哥谢幕的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代表当前医疗器械前沿技术趋势的PET-CT、PET-MR等国产大型高端医疗器械的高调亮相,都令人为之振奋。

经过近5年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具有哪些特点呢?近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政策、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解析。

产业现状

整体分散部分集中

相对于药品而言,起步较晚的医疗器械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多小散”、创新不足的局面。《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呈现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竞争格局。

“很多企业规模小,无法大规模产业化,使产品成本高、利润薄,并进一步导致同质化竞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年,美国40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值占全球医疗器械产业产值的20%,而同期中国约有1.4万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但产值占比仅为13%。

医疗器械产业具有多样化、创新快、跨界难的特点,而企业通过自身力量形成规模化产业困难较大,所以,并购是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此外,很多医疗器械细分市场的容量较小,且专业壁垒极高,单靠内生性增长,企业无法完成快速成长。

据此,《报告》预测,医疗器械企业通过产业基金、上市融资、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加快兼并重组步伐,不断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将是未来几年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年到年的3年里,国内发生的医疗器械并购案例分别为45起、69起和80起;万美元以上的交易分别有2起、8起和15起。这充分说明医疗器械行业的并购在逐年增加,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在年,医疗器械行业共发生84起融资事件,累计金额近16亿美元。

《报告》指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尽管我国涌现出迈瑞医疗、上海联影、新华医疗、鱼跃医疗、东软集团、乐普医疗、威高集团、微创医疗等一批代表性企业,但年销售额过亿元的生产企业多半是合资企业、外资企业。而日本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额在亿~亿美元,其中主力企业只有60多家。国内虽然有多家企业获得出口认证资格,不过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年,乐普医疗市值超亿元,与强生、美敦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产业格局

打造集群加速创新

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全国目前已形成一些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且已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

据不完全统计,三大区域的医疗器械总产值及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因为条件不同,这三大产业聚集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此外,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也是新兴产业聚集区,并以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及组织工程为特色。

11月25日,在芝加哥举办的RSNA上,一系列代表医疗器械前沿技术的产品争相亮相,其中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PET-MR等更是吸引了众人目光,吸引很多专业观众在“朋友圈”分享这一盛况。

《报告》显示,在国产医疗器械创新方面,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基本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开发体系,且已进入以中端产品为主向高端产品发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新阶段。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也正在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报告》分析,面对市场高度同质化的竞争局面,医疗器械企业将不断创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速度,积极探索研发新产品。在政策方面,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实施后,加速了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上市速度。

据了解,年3月以来,每年进入优先审评的产品数量逐渐增多,截至目前,获批创新产品超过50个。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院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医院对于中高端国产医疗器械的需求正逐渐增加。各省(区、市)也相继推出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年、年,四川、浙江、湖北、广东、安徽、河北、福建、辽宁等省,先后明确鼓励使用国产医疗设备。

产业目标

完善标准接轨国际

11月28日,国家药监局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医院
白癜风医院太原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xgtz/4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