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昨日凌晨发生成功,当全球还有超过13亿人处在多维贫困状态时,我们探索太空的意义在哪里?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顾城《星月的由来》
两万年前的东南亚陆地上,尼格利陀人*正点燃篝火,其中一些选择停留于此,结束跋涉和迁徙,成为当地土著的祖先;时光如矢,同一片土地上,公元年麦哲伦的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登临菲律宾群岛的他们身心俱疲,还不知道自己已拉开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尼格利陀人:(Negrito)又称矮黑人,是东南亚的半游牧民族。零星分布于菲律宾的吕宋、内格罗斯、巴拉望和棉兰老岛、马来半岛的泰国马来西亚两国边境地区和印度的安达曼群岛。
*万户飞天,图源lofter
人类从未停下探索未知的脚步。对陌生的窥伺,使得大陆与海洋已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人类迁徙和大航海的历史把我们对地球的认知拉到新的高度。但当谈论起天空,我们也许仍然和第一个仰望星空的灵长类一样困惑。年前,明朝的万户点燃了飞车下的47支炸药,手持的两个风筝猎猎舒卷,年后的人们望向天空,眼中的渴望却依然和他如出一辙。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图源央视新闻微博
近四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三度颁给了天体物理学领域*。科学界对未来世界的展望,相比赛博朋克*的狭窄和内向,更瞩目于宇宙尺度的广阔和深远。为何太空探索和宇宙物理对人类这样重要?自美苏军备竞赛以来,我们已经为航空航天投入过千亿资金,登月烧掉的钱足以支撑一场局部战争,而同时全球还有超过13亿人处在多维贫困状态*。太空探索的意义在哪里?
*三度颁给了天体物理学领域:分别指、和年。
*赛博朋克:(cyberpunk)是“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朋克”(punk)的结合词,背景大都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等科技的结合”,通常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再以一定程度崩坏的社会结构做对比。
*13亿人处在多维贫困状态:出自《联合国开发署:年度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报告》。
成果之反馈
太空探索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工程,其促成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也能从多方面反哺到地球人类的建设中。登月项目需要史无前例的高精度、高可靠性,于是更创新的材料技术、更优秀的工程系统和更尖端的仪器设备应运而生,每年超过一千项航空航天衍生的专利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包括农业生产、医疗体系、运输行业、军工机械、气候预警、日用商品等等方向。
*飞梭太空笔,图源网络
太空探索的创新精神和深研精神,向下挖掘到更精细的微观世界,向上则开拓了更广袤的宏观视野。太空探索提升了人类生活质量,这一切投入不仅是为了虚幻缥缈的星辰,更是为了脚踏实地的人们。
资源之有限
工业革命直到现在,人类的发展仍主要建立在化石能源的消耗上。可控核聚变是否可实现目前尚无定论。由此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将坐吃山空,资源的枯竭只是时间问题,以种族视角这意味着必然的灭绝。
*狼蛛星云,图源Unsplash
递弱代偿原理*提出,越进化的物种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度越高。如同食物链顶端的狮子比底端的海藻更易遭受濒危风险一样,高等物种的存活需要更加苛刻的条件。人类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迅速而不可逆,于是社会发展一旦超出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人类也将迎来文明的末路。
所以太空探索代表的是另一条道路,打破锁紧人类的资源桎梏,寻求新的宜居星球和丰富能源的可能性。
*递弱代偿原理:愈原始愈简单的物种其存在度愈高,愈后衍愈复杂的物种其存在度愈低,并且存在度呈一个递减趋势。正常生存所依赖环境的程度越高,则存在度越低。
自省之视角
千年前的苏轼就提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太空探索的第三个重要意义就是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地球的珍贵。无论之前人们对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