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

作者:唐唐大可

父母在,我们永远是孩子

3天前,人民日报发布了一则暖心消息,让人感概不已。

岁的母亲在参加完宴席后,带了一颗糖果给84岁的大女儿。

当母亲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糖果递给女儿时,女儿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笑了起来。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特别的熟悉?

在我们儿时,每当母亲外出归来,总会像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来一些小礼物。

有时是一个小发夹,或是一些手工玩意儿,也可能是几颗奶糖,总能让我们欢喜不已。

殊不知,这些小礼物里,藏的是父母对我们沉甸甸的爱。

在这则新闻中,岁的老母亲装了几颗糖果在口袋里,一颗都没尝,只想把“好吃的”带给自己的女儿。

我相信,对84岁的大女儿来说,再名贵的山珍海味都没有这一颗糖来得香甜。

在这则新闻下,有网友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希望我80多岁时也能吃到我妈给我捎的糖果。

是啊,唯有父母在,我们才能做个真正的孩子。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期。

01.世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叫“爸妈”有人应

知名演员胡歌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大幸,叫妈有人应。胡歌曾在生日的最后一分钟,发出这样一段文字:

“连续一周,总是梦见你,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不是日有所思,不知你来梦里见我,要翻过多少座山,趟过多少条河,如果很远,很辛苦,就别来了吧……”

胡歌的母亲因患癌症,不幸在年初去世。

37岁的胡歌写下这几行字时,母亲的音容笑貌仿佛近在眼前。

“回吧,我一切都好”。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蕴含着对母亲最炽热的思念与不舍。

有人说,比起生离死别,一切苦难都不算什么。

工作的失意、生活的心酸、感情的煎熬,在这一刻都不值一提。

年,贾玲在《喜剧总动员》主演的一部小品《你好,李焕英》,击中了全国人民的泪点。

这部小品的主人公原型是贾玲的妈妈,她在几年前因为一场意外离开了世间。

“妈,我给你买了个冰箱,双开门的。”

“妈,那件绿色的皮衣我也给你买了。”

“妈,你怎么那么爱笑啊......”

贾玲在这部小品说出了自己多年来的遗憾,在表演时几度哽咽,甚至泣不成声。

这世上最大的福气,不是腰缠万贯,也不是名利双收,而是子欲养,亲还在。

02.只有父母,才会在意你飞的累不累

过年返程时,网友们都会晒出自己的行李箱。

无一例外,里面满满当当地塞着各种年货,从做菜用的鸡肉、青菜、面粉,再到各种土特产、水果,新做的被子、被褥......

装东西的时候,免不了推辞一番:“这些城里都能买到,不用大老远带过去。”

但父母在这个时候总是执拗异常,“城里的东西哪有家里的新鲜好吃”

父母放在嘴边的是千叮咛万嘱咐,藏在话里的是无尽的担忧与心疼。

所有人都在意你飞得高不高,很少人会在意你飞得累不累。

父母,就是那少数人之一。

在父母眼中,我们都是不懂事的孩子,不会照顾自己,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即便长到了三四十岁,仍显得稚嫩无比。

韩剧《请回答》中,女儿宝拉一直独立懂事,努力做一个大人的样子。但在爸爸心中,她却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

在宝拉出嫁时,不善言辞的父亲写了这样一封信: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世上最纯净的感情莫过于此。他们不说爱你,却悄悄把最好的都给了你。

满脸疲惫的爸爸,用仅有的钱为两个女儿点了炸鸡,自己不吃,只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为了让宝宝更好地睡觉,一位妈妈维持着这样的姿势站了11个小时。

为了给孩子植皮,一位妈妈割光了整个腹部、两肋、臀部的皮肤,为了节省医疗费,她仅输液4天就坚持停药。

这世上最不动声色的爱,便是父母之爱。

就像是教堂神圣的誓词:

你愿意照顾她(他),爱护她(他),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相爱相敬,不离不弃,永远在一起吗?

父母的回答永远是:“我愿意”。

03.趁有生之年,好好珍惜父母

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他们的步履开始蹒跚,腰身也逐渐佝偻。

他们也许不能再手脚麻利地干活,甚至不能耳清目明地听人讲话。

但,他们依旧是我们的依靠。

没有了他们,我们就真正地变成了一个大人,无人诉苦,独自支撑。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生之年,好好地爱他们,然后做一个幸福的孩子。

很多人觉得,孝顺父母,多给他们钱,让他们衣食无忧就好了。

当然不是,怎么爱父母呢?不妨学一学孩子吧。

几位妈妈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和孩子的暖心故事:

你会发现,孩子对爸妈的爱,是最真实最直白的。

我们不妨多跟孩子学学,把爸妈时刻放在心里,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rczy/11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