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发黄的报纸,打开教育新闻宣传写作的温

初夏的阳光灿烂,不冷不热。17楼吹过的风,带着青草与花香的味道。整理故纸堆,一份发黄的报纸留样,让我感慨万千。这是我的第一篇新闻稿《白店中学教师喜迁新居》,上版当年的县级报纸。

不觉暗自唏嘘,二十余年的新闻宣传写作走过,翻翻剪报和存储文档,不知不觉,已经写下了有记录的余篇条信息报送、新闻宣传稿件,刊发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湖北日报》《孝感日报》和新媒体《学习强国》,以及各级网络门户等平台,曾经受聘多家核心媒体的特约通讯员,数十次获评教育新闻宣传优秀通讯员、先进个人。

小小边角豆腐块,再到专题特稿,教育新闻宣传之路有太多珍惜的时光,记录下成长;回顾走过的路,太多的荆棘与辛酸,而今又是倍感珍贵。整理下过往,抚今追昔,怀念是一种祭奠,更是全新的开始。采撷那些年获得新闻奖的部分作品,激励在自媒体时代的我,再一次出发。

《因地制宜找办法微型学校展活力》:《中国教育报》第二届“基层好新闻”二等奖

年,时值全国上下热议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话题,在《中国教育报》通联部主任易彬老师的指导下,一天的采访,我撰写了安陆部分乡镇在小规模学校发展方面的一些做法探索的通讯稿件《因地制宜找办法微型学校展活力》,在当年的7月3日《中国教育报》“基层新闻”头版刊发,当日得到全国各大媒体的转载,引发讨论。特别是稿件中提到“一校两区”“联合办学”“校际合作”的做法,成为多家媒体新闻述评转引的事例。在当年的区域专题论坛中,作为了特约稿件交流讨论。参加《中国教育报》评第二届“基层好新闻”评选,获得二等奖。

从年正式和《中国教育报》编辑记者团队结缘,特别是通联部主任易彬老师的热心指导,参加西安、池州、大理、银川等多次培训,聆听了副总编张圣华、记者部副主任禹跃昆、中国教育报刊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副编审赖配根、副总编辑储召生以及湖北记者站长程墨老师、评论大咖曹林等大家的讲座,与全国各地的特约通讯员交流学习,不仅仅提高了眼界,更锻炼了笔力、脑力,让教育新闻宣传从工作,到热爱,总有闪亮的日子伴随。

这些年,除了像招聘新教师、城乡教师交流,体艺活动、特教发展等信息类稿件外,还有《走进湖北安陆的教育世家:师道师德代代相传》《办好村园托底乡村教育》等专题通讯稿登上《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

新的工作岗位调整后,我向易彬主任发了条信息,告了一个别,也表达了多年来的感谢。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从开始的只敢仰视,再到能够成为教育新闻宣传的福地,的确要感谢太多的老师、专家,成为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催人奋进,也必将受用终生。

《挖掘本土资源安陆有了家门口的研学旅行基地》:《湖北教育新闻网》“百篇好新闻”二等奖

“湖北教育新闻网”作为湖北省教育厅的信息门户,对于稿件的要求非常高。比如要求全网、全媒体首发权。他们拥有专业的查重系统和搜索系统,对于文风、时效性、文笔有着自己的要求和标准。但新闻作品一旦采用,其搜索权重很高,能够被所有的引擎采集,并且如果每个月能够发表两篇及以上,每个季度会按每篇条40元的价格给付稿酬,对于我这个希望每日写作有进账的要求,自然是大快人心。疯狂的时候,能够月上稿量数十条篇。

正是由于湖北教育信息网在所有的宣传媒体中强调首发,于是一些有新闻传播价值的宣传稿件会首投其传稿系统,然后看其是否录用,再来考虑向其它媒体投稿上传。

因为湖北教育信息网对于稿件的严要求,对于向其投送的稿件,自然会从标题、立意、行文,以及图文混排方面格外地用心,对于能力水平的提升有了非常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时效性方面,更是强化了自律。很多的特稿,专题稿件都在其受到了很快的推送,也会根据读者反馈情况,再进行修改,形成新的稿件。

《挖掘本土资源安陆有了家门口的研学旅行基地》这份稿件,其实也是偶然所得。当时有一位同学在从事研学旅行工作,他传过来一个活动记录,就是那种信息报送类型的。我看这个题材不错,再加上当时全面上下,研学旅行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于是通过搜集资料,以活动为引子,全面介绍了地方在加强产教融合,强化资源整合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对于县域内,特别是疫情背景下如何开展区域内的研学旅行,提出了思考。后来通过其深加工,形成了研学旅行的区域典型报告,这也是我第三篇获评“百篇好新闻”稿件。

《从大都市到农村,一位美丽乡村新农人的创业故事》:第二届安陆好新闻暨脱贫攻坚好新闻评选一等奖

消息类稿件写多了,似乎总是感觉意犹未尽。二十多年来,为数十位老师、社会各界人士写了个人、集体先进材料,觉得在事件、人物通讯方面可以探索一下。这些年,除了写老师,还写过医务工作者、税务人、水利人、大学生村官、打工人、创业致富带头人,以及平凡人的平凡事,助力多位国家级、省级、市级先进人物评选。

写殷余安的故事,其实早有打算。我们本是家乡人,自然也熟知他精彩的人生。当年开餐馆、跑运输、后来到北京创业开停车公司,然后年回家乡开垦荒山,办产业,带动周边农户脱贫奔小康。

虽说离得近,但是由于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其实平时交流的机会也不多。年湖北疫情的时候,我通过好友的介绍、现场采访,酝酿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在当年的国庆节,在自己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rczy/103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