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聆听ldquo好记者讲好故事

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如果你问

新闻的力量是什么

答案或许就在

好记者的好故事里

(听说文末有超实用的彩蛋哦!)

12月13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等组织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中国传媒大学站在新知楼报告厅圆满举行,来自全国10家新闻媒体单位的记者组成巡讲团,生动讲述了自己的采访经历,展现出扎实的新闻理论素养和新闻业务能力,演绎了好记者如何遵循“四力”原则,报道出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为中传学子树立了新时代好记者的模范形象。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姜绪范主持,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新闻传播学部学部办公室主任程素琴、电视学院教师刘宏、杨凤娇、陈欣钢、涂凌波、刘雯、丰瑞,以及来自北京印刷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师生代表出席。本次演讲可谓是干货满满!那么就让学部君带大家回顾精彩瞬间!记得带好小本本记笔记哦!

△好记者与老师们的合影~

动情演讲

1

一带一路心中的路

新华通讯社武笛

武笛,新华社记者,纪录片导演,年毕业后加入新华通讯社,现为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武笛曾多次前往索马里、也门、南苏丹等战乱地区一线采访,在国际热点事件中传递出中国声音。她任总导演拍摄的中宣部“纪录中国”国传项目系列纪录片《我的铁路我的梦》、《与非洲同行》、《“一带一路”上的智者》在央视及多国主流媒体播出,屡获业界大奖。

记者武笛在过去6年里,拍摄了3部“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我的铁路我的梦》、《与非洲同行》和《一带一路上的智者》。她用镜头讲述了中国、肯尼亚建设者如何携手将一个百年的梦想变成现实,记录了非洲普通人民的命运如何被“一带一路”改变,采访了世界顶尖的86位学者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那些点滴故事。

武笛说:“我用影像记录下‘一带一路’这粒来自中国的种子,它是携手同行,是命运与共。在国际舞台上传递中国声音,是我的工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我心中的梦。这趟征程,我还要坚定地走下去。”

2

一家人一面旗

河北省邢台广播电视台候平

侯平,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现就职于邢台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担任《邢台新闻联播》《新闻快报》《民生问政》《对话名医》《法治进行时》节目主持人、记者。曾获得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邢台赛区一等奖、河北省赛区二等奖、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邢台赛区一等奖、河北省赛区一等奖、全国十佳好记者。

在今年的70周年阅兵仪式中,护旗手张自轩光荣地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8年前记者侯平在《天南地北邢台人》节目的契机下,采访了张自轩的父母。后来侯平带着两位老人来到天安门看儿子,“护卫国旗,重于生命”的队训深深地感染了老张。在那之后的8年时间里,每个月的1号,老张家都会升起五星红旗,与多公里外的“祖国心脏”同步。

候平说:“几年的追踪采访,在我的心中也飘起一面旗,在这面红旗下,一个个鲜活的面孔组成温馨和谐的一家人!不管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我们每个人都来共同守护这面五星红旗!”

3

老岭村见亮了

吉林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刘凤凯

刘凤凯,吉林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副总监,吉林市广播电视台记者,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吉林省决赛一等奖。

刘凤凯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名80后,名叫徐世博,是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派驻到桦甸市红石砬子镇老岭村的第一书记。年他来到这个村子,起五更爬半夜,挨家挨户摸情况,规划脱贫致富的道路。在他的努力下,年12月老岭村全村脱贫。而在这一切成绩的背后,是徐世博两次放弃北大读研的机会;三年来,他只回过两次老家:一次是父亲手术,一次是母亲患癌。

刘凤凯说:“和驻村第一书记们一起走在扶贫的路上,我看到了这条路的关山重重,但我也看到了他们如何把腰弯下去,把心扶起来!这一扶,给了全体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的底气;这一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心中那不变的底色;这一扶,让那些贫困的乡村在脱贫、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见了亮!”

4

在阳光下一路同行

扬子晚报冯可

冯可,扬子晚报记者。深入基层参与阳光助学行动13年。作品曾多次获得江苏新闻奖、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一等奖、赵超构新闻奖等。年被评为江苏省首届“走转改”先进个人。

冯可讲述了连云港灌南中学学生梁晓芹的故事。晓芹的父亲因为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母亲、弟弟、妹妹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年,冯可在采访后写出通讯《现场求证:贫困的孩子缺什么》,帮助晓芹凑齐了第一年的学费,使其顺利进入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后来晓芹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创业之星比赛,获得10万元资金,创办了尚影文化传播公司。年,晓芹顺利毕业,但却不幸被汽车卷进车底,后背严重烫伤,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由于车祸住院,她失去了此前积累的客户资源,但她选择她开货车收废品,重新开始。如今,梁晓芹已经是连云港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上海市青创联理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不仅如此,她连续数年参与助学行动,总数已经超过20万元。

冯可说:“奋斗成就梦想,奋斗成就时代光荣,奋斗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涵。和这些奋斗者一路同行,我自己也充满了源源不断的激情。”

5

当我离开把爱留下

沈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中心记者张冲

张冲,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现任沈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多次报道重大选题,并曾获中国新闻奖。

张冲所讲的故事与遗体捐献有关。年,张冲采访了一位“90后”男孩张迪。他是上海交大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了上海计量研究所。然而不幸的是,张迪罹患了M5型白血病,病情复发并且不断严重恶化。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张迪说服了父母,决定捐出自己的身体。他说:“人死了还能对社会有一些贡献,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5月7号晚上,张迪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遗体被运往沈阳医学院。

张冲说:“生命可以延续,精神可以永存,灵魂可以不朽,大爱可以无疆!一个高贵灵魂所散发出的生命光亮,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以另外的一种方式灿然绽放。”

6

开进大山深处的慢火车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张兴莎

张兴莎,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记者,参与采写的《湖南最后的慢火车》获得全网2.5亿点击量。

张兴莎讲述了湖南“绿皮火车的故事”。这四趟每天都在亏损运营的“绿皮慢火车”,经停的个站点大多都位于湘西的大山深处。在这趟采访途中,张兴莎遇见了很多普通而又伟大的人——就是因为有了这趟列车,70岁的果农田昌仪得以供家里5个子女上了学,盖了楼房;列车员“波波”曾为一位手划伤的菜农包扎伤口,之后每次上车,老人都会特意捎上几把小菜给她,这让她感到特别地自豪。张兴莎采访组3次前往怀化,跨越湖南、贵州、重庆三地,完成了在四趟列车上共计公里的跟车采访,见证了列车员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铮铮诺言。

张兴莎说:“高铁是中国发展的速度,绿皮慢火车传递的就是不让大山里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温度。它深刻照见了一个政党看得见的初心与使命,一个国家摸得着的温度和温情!”

7

大凉山上的篮球梦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记者谢凯

谢凯,现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头部新闻部视频调查组组长,多年视频调查记者工作经验,—连续两年被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评为年度优秀记者。先后参与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及四川省两会等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的新闻报道。新春走基层报道《我不是凉山科比,我是曲比尔里》,一经发出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央媒转发,被中央网信办重点推荐并表扬。

谢凯分享的是一个90后凉山彝族少年网红“凉山科比”曲比尔里的追梦故事。在他所在的村子里,还有近二十个小朋友也喜欢篮球运动。年2月11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推出《凉山篮球哥》的融合报道,立刻获得了全网数千万的流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jtlb/6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