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也要与时俱进。中国慈善联合会年4月19日成立时的慈善宣言中这样倡议:“要做创新的慈善——勇立社会建设和制度创新的时代潮头,适应新的技术革命,借鉴国外内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之路。”黄如论先生对慈善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成立个人基金会和“造血式慈善”上。在以传统的“支票簿”式捐助和社会组织捐赠外,黄如论先生积极尝试更具时代性和可操作性的慈善新模式。
早在年,黄如论先生就捐资1亿元设立了个人非公募慈善基金——福建省江夏百姓医疗救助基金会,用以帮助患病的贫困弱势群体。为适应时代发展和业务需要,年更名为福建江夏慈善基金会。此外,黄如论先生积极探索更为受助者所欢迎和接受的慈善新模式,变以往的“输血式慈善”为“造血式慈善”,大大提高了慈善效益,深受地方政府、社会和老百姓的支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慈善的深层次思考。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受经济危机影响表现低迷,世纪金源集团投资的三地项目销售受阻,企业资金周转极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黄如论先生依然积极响应有关部门领导的号召,在“必须保护环境”和“必须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双重考量中,向云南省一次性捐赠1.8亿元,支持当地的公益事业和新农村建设。在这笔巨款中,其中除了传统的助学、养老之外,还包括了扶贫项目,即帮助临沧云县推广核桃种植,增加农民收入。项目落户临沧云县后,种植核桃农户达7万多,种植基地面积达万亩,成为亚洲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
(临沧核桃种植基地)
由于临沧所处地域偏僻,很少有商业投资。当政府决定种植核桃树、推进退耕还林的时候,生活贫寒的农民们起初并不支持。他们一方面拿不出前期投入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很担心未来销路不好。虽然政府已经规划出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路子,但由于缺少启动资金和配套投资,这项计划一直都未能推进,而黄如论先生的捐赠让这一切便成了现实。
在捐赠仪式上,黄如论先生在致辞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捐赠思路。他说:“当看到这里的山区很多孩子上不起学,人民生活条件艰苦后,我很希望能帮助他们,使受助地区尽快迈向‘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幼有所教’的和谐社会体系。”
核桃树从种植到挂果,周期通常在五年左右。为解决过渡期的农民生计问题,世纪金源一次就捐资万元,在临沧建了3座养老院,给入院的老人每人每年元,一直赡养8年;为解决贫困生就学,他们资助临沧师专名大学生,每人每年元,一直供应3年,等等。在配合政府推广“林+草(或茶、粮)+畜+沼气”的循环模式时,世纪金源又捐资在临翔区、云县、凤庆分别建设了万亩标准化核桃基地。几年下来,临沧的农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乡们真正告别出卖原材料的传统经营方式,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标志着临沧迈出脱贫致富的坚实一步。
然而,随着基地渐具规模,核桃销路成为压在临沧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当了解这一情况后,年,黄如论先生毅然决定投资5.7亿元,在临沧建设核桃食品加工厂,成立云南汇智源食品有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德国高端核桃油冷榨生产线,开展原产地深加工,通过打造龙头企业,带动核桃经济持续发展。
此举在当地产生了重大意义,临沧汇智源核桃食品有限公司在世纪金源董事局的重视和扶持下,实现了快速稳健的发展。公司成立至今为当地贡献纳税万元,为当地提供了87个工作岗位。而在这种产供销一体化的带动下,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当地核桃价格。从年建厂开始,当地核桃价格平均每年增长10%-15%,农民因种植核桃每户平均每年增收0元。同时,当地退耕还林也取得了巨大进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了齐头并进、相互作用。
在这份成绩背后,黄如论先生的捐赠,被媒体誉为“造血”式扶贫,意思是将以往给钱、给物的“输血”模式,变为帮助当地培育经济增长点,进而具备“造血”能力的扶贫模式,让善款和善心成为一颗种子,在捐助和被捐助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成长为能够改善当下、福泽后人的真正善举。
------------------------------------------
销售动态:
总价56万起,新品88-㎡精装大三房火爆预约,精装样板房今日盛装开放!
首付47万起,奥特莱斯旁41-56㎡沿街旺铺同步加推!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