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其实是旧闻了,由央视网微博发布于1月4日。说的是大连一对年轻父母和三个月大的女儿确诊新冠肺炎,经专家们研究,采取了给女婴的妈妈服用中药,妈妈对女婴进行母乳喂养的方式来治疗,不久女婴退烧,元旦期间检测女婴和妈妈体内已经形成了抗体,核酸检测转阴。有图有真相:看到这样的新闻,差点儿惊掉了我的下巴!祖国医学真的是博大精深,受教了。。。
01
祖国医学
中医常常是有些效果的,对于某些问题,甚至比现代医学(或者说西医吧)还要好得多。就说我吧,有个老毛病,就是冬季容易出现嘴唇皲裂脱皮,虽然自己是医生,也找了不少牛逼的老师看过,都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连病因都确定不了,只是怀疑有免疫性的唇炎。医院中医科的老主任看了看,下了个什么阴虚阳盛之类玄乎乎的诊断,然后开了点中药。我喝了以后,还真的好了不少,当然也没有根治,但确实能明显缓解症状。我也有一些搞中医的好朋友,比如经常在留言区对我冷嘲热讽的那位李教授,大家有时也讨论点医学问题。所以,对于中医,还算有些认识,听说过不少神奇的案例,也有很多次让我从内心感到佩服。看到这里,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了,我今天不是来夸中医的,而是来黑中医的。其实我一向都算不上中医黑,当然也不是中医粉,连中医白都不是,或许称为中医灰最恰当。那这回为什么要来黑?就是因为前面那条新闻!02
继续聊新闻
您是央视啊,国家级的媒体,有一点点科学常识好不好?妈妈吃进去的药,有多少是能够通过母乳排出来的?这是什么功夫,传说中的隔山打牛吗?而且,至少到目前为止,科学界还没有确认有哪一种药物对于人体内的新冠病毒有确切的杀灭或抑制效果,当然,莲花清瘟除外,毕竟,这是包治百病的药,与板蓝根一起,合称绝代双骄。如果真的有某一种中药,或某种中药配方能够对于新冠病毒有效,那就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它,搞明白它的药理作用;就算弄不清具体的作用原理,做做临床试验,看看它对其它患者是否同样有效也行啊,这很容易吧!美国有那么多新冠患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该让我们发挥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去拯救他们(抓来做实验)了吧。你们做了没有?如果这种中药竟然还能通过母乳而仍然有效,那就更不得了啦,更值得好好研究。至少可以查一查,母乳里面含有多少该中药的成分?甚至查一查,该药物通过母乳分泌出来,是否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使药效增强了。我认为,据此获个诺贝尔奖玩玩,应该没问题。你们做了没有?什么都没做,什么科学证据都没有,就上了央视?再看看央视网微博的评论区吧:看看这些评论!再看看有多少人为他们点赞!厉害了!我的祖国传统医学!权威媒体的报导,全民的狂欢,科学界的沉默。。。。03
因果
举了例子,讲个常识吧:如果我揍了小明一顿,然后小明哭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揍小明是因,小明哭是果,这两件事具有因果关系。但是,也不一定。有可能在我揍小明之前,他的棒棒糖丢了,只是凑巧我在这个时候又揍了他一顿,但小明或许是个喜欢挨揍的家伙,他哭并不是因为我揍他,而是由于他的棒棒糖丢了。所以,要证实两件事具有因果关系,还真的有点难。麦太太告诉麦兜:“从前有个小孩不听话,后来,他死了。”可惜我不是麦兜。扯远了,拉回来。这位母亲吃了中药,她的宝宝喝了母乳后,新冠肺炎症状缓解了,核酸转阴了,就能说明是该药物的疗效吗?能证明因果关系吗?会不会是瞎猫遇到了死耗子?其实,要证明也很容易!换一名病人,再试试,如果仍然有效,那很可能确实如此;但我们要谨慎一点,继续试,用个病人再试,如果全都有效,或者大部分人有效,那我可以半信半疑;再试,在不同的医疗机构、针对相似的患者,用同样的药物、同样的方法治疗,如果也有效,那我就信了。但是,现在,我不信!04
我的观点
最后,谈谈我对中医、孩子是否可以吃中药的看法吧:一、中医这是一种经验医学,是古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所获得一些经验,其中有的确有疗效,但也有不少糟粕。就以屠呦呦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为例来说说吧:她是从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得到启发:“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但是,葛洪所说的“青蒿”不对,应为“黄花蒿”。或许在葛洪那个年代,对这两种植物没有区分,都这样叫,是我猜的哈。大多数中药都是用高温提取,煎服,而葛洪的这句话却没有这样说。这启发了屠呦呦,或许应为低温提取,所以采用了乙醚萃取的方法。事实证明,屠呦呦的猜测是对的,她成功了。所以,中医药的典籍,很多内容,真的有些道理,只是需要用现代科学来证实它们。但是,有些记载,看起来还是很离谱的,例如,对于疟疾的治疗方法,《肘后备急方》中还说了:“取蜘蛛一枚,着饭中合丸吞之”。这个口味,实在太重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的思想,是古人朴素的世界观,虽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作为一名现代人,还全盘接受的话,确实有些不合时宜。二、孩子是否可以吃中药?我建议不吃!中药的成分很复杂,各种植物、虫子、石头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搞在一起,到底是里面的哪种/些成分起作用?或者哪些成分出现了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学物质,然后再起作用?我们根本搞不清楚。(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就弄明白了一个青蒿素,还能获一个诺贝尔奖。这当然说明中医药是座宝库,但是,风险同样蕴含其中。你怎么知道,其中哪种成分是有毒的?急性中毒,或许古人通过实践也能发现,慢性的呢?例如:著名的马兜铃酸!近些年,它可被医学界证明为肝癌的元凶之一。这是另一个故事了,以后可以聊聊。所以,对于孩子,我反对使用中药,要当小白鼠的话,还是成人先上吧。当然,利用现代科技把其成分、药理、毒理等等研究清楚了的中药除外,例如青蒿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