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年我国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有关情况。近日,国家卫健委新发布了《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自年起,国家卫健委连续5年编制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可及性和安全性持续提升。
在发布会上,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樊静、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主任王拥军、国家重症医学专业质控中心主任邱海波和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幺莉分别围绕《报告》,介绍了自己所在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提升情况。
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主任么莉么主任介绍:国家非常重视护理工作,这些年也出台了系列关于加强护理工作建设和改革的这样一些政策文件,对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整个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截止到年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已经达到万,比年增长了35万,增长的幅度达到了7.87%,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44%,是近几年护理队伍数量增长最快的阶段,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已经占了近70%。
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收集的医院的护理质量数据显示,从事护理工作十年以上的护士占比达到了37%,比年的34.63%提高了6.46个百分点。近三年护士离职率稳定在1.6%左右。护士们对“护士的社会地位‘’和‘’医院管理‘’的感受度在提高。队伍中男护士的数在快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达到了12.5万这样一个数量。
这些变化反映出国家对护理工作的重视,护理专业的吸引力和队伍的稳定性向好发展。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如果没有好的一支护理队伍的质量保障,我们说不能有好的医疗质量,随着护士队伍数量和素质的不断加强,促进了医疗质量不断改善,通过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对全国所医院所收集的数据分析发现,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这些反映患者安全的质量指标的中位数和变异度在逐年缩小,医院护理质量向好改善,医疗机构之间差异性在缩小。比如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中位数从年4.19‰,下降到年的3.53‰,这些变化与国家这些年推动整个医疗资源下沉,加强护理专业能力建设非常密切相关,这个背后也是护理用专业能力的不断改善,和对职业的忠诚和爱做出来的。
护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的作用突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在4.26万援鄂医疗队员中有70%是护士,其中40%是90后护士,重症医务人员的3/4是我们的重症专科护士。新冠肺炎患者当中有高龄老人,也有新生儿,治疗非常复杂,心理反应也非常复杂,需要护士们们具有扎实的护理技能和掌握对复杂技术联合应用这样一些处理应用的能力,也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风险的发生,还必须承担这些患者的全部生活照护等,包括病人的清洁、饮食、大小便的处理的能力,一个日常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操作,比如说翻身,在面对一个病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身上又有各种维持生命治疗的仪器、管路等的重病人时,翻身就非常非常地困难,像这样的病人,我们要时刻地护理,又不能病人在一个位置上固定,因为长期固定在这样一个位置,病人的皮肤很容易出现破损,出现破损以后,这类病人很容易继发感染,很可能有其他的预期或者不好的结果,这个时候护理对这些病人的翻身既需要我们的护理要有足够的专业,甚至还需要体力,所以女护士对一个病人翻身,是非常非常有挑战的,所以我们有很多的男护士,在这次新冠疫情当中,包括日常工作中他们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护士还要时刻地去注意病人的心理反应,并不时的根据这些病人的心理特点去舒缓病人的这样一些情绪,所以护士们像哨兵一样死死地守在病人身边,及时处理病人的各种问题,又像一座座桥梁把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医生或其他的医疗团队,所以他们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博士说,护士是医疗保健的桥梁,护士处于医疗保健的前线。可以说护理人们是用专业和对职业的敬畏,在诠释医疗质量的曲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人的增加,民众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多元,甚至标准会更高,提供高质量的具有人文的护理,既是社会民众对护理的一种呼唤或者需求,也是护理改革发展的一个出发点,在国家的顶层设计下,经过我们护理人自身的努力,护理一定会更加地去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我们社会民众对护理的需求。
----内容来源: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