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路新闻医疗创业,我们缺的是什么

点击上方“季路”   “当今医学正走向4P医疗时代,即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和参与性。”11月13日,在杭州举行的Bio4P智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暨医健领袖峰会上,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表示,转型中的生物医疗产业正值群雄崛起的时机,“实现智慧医疗需要注入更多的创新基因”。

  与会专家们就医药创新、生物产业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会上提到,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FeridMurad曾列出创业成功需要以下几个要素:资金(fund)、团队(team)和创意(idea)。不可否认,创新是医药创业的核心,资金和人才是必要的因素;但会上指出,我国医疗创业需要考虑的,也许并不止是资金、团队和创意。如何在现有政策下推动技术转化、甚至推动政策的改变,是我们的创业者们需要考虑的。

  在“千人计划”引入的名专家中,25%都是生物医药方面的人才,其中有一半专家都投入了自主创业,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地的高新医药产业园如雨后春笋,现已建成1千多处,但在这样规模的人才和资金投入下,总体产出并不乐观。只要浏览cFDA的药品注册年度报告,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并不缺新药,每年都有众多的化学药品在排队等候审批——但药物的审批周期太长,限制了药品产业化的步伐。

  除了审批的繁冗,政策的滞后性是另一个问题。朱岩梅博士举例说,目前,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已非常成熟,“唐氏综合征”检测准确率可达99%,在世界范围内62个国家及地区已检测40万例样本,但这项技术并未很好地惠及我国。出于规范化操作层面上的考虑,政策上并没有放开去推广该技术。

  丁列明博士还抛出一个问题:创新、技术怎样才能更好地得到转化?丁列明举例说,吉德列公司新上市的丙肝药索非布韦(sofosbuvir)于年年底上市,仅一个季度销售额就达到23亿美元,年年度销售额预期可达亿美元,而索非布韦的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医保愿意买单,而这点恰恰是我国创新产业缺乏的。丁列明指出,在我国,创新药市场开拓和临床应用面临以下几个瓶颈:招标难,进院难,市场推广难,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难。在商业运作模式上,我国的生物医药创业还需要继续摸索。

  医疗创业总绕不开一个“医”字。专家们表示,创新、医院,医院同样需要创新的服务、技术支持,需要创新性人才和经营理念。医院副院长周生来表示,希望打造一个预防保健-疾病诊疗-疾病管理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由专科医生、疾病管理师和社区医生组成防治结合的团队。而这就需要创新性产业支撑。如糖尿病的管理,可衍生出可穿戴设备、检测技术、让数据与医生无缝对接的技术等问题。

  论坛上还对个体化医疗产业、细胞治疗的发展做了探讨。专家们表示,生物医学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但正如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将健康产业称为继信息技术、网络革命后的又一次革命,而革命,不止有激进,也有阵痛。

转医学界

关于我们

  季路——

  您身边最好的私人医生、健康资讯顾问!

  季路现征集原创稿件,有意者发到此邮箱:giloo

qq.   扫描下面的   

赞赏

长按







































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
鍖椾含鍝噷鐧界櫆椋庣湅鐨勫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xgtz/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