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要闻高层的一次具有战略性的顶层

高层的一次具有战略性的顶层设计李锦

前几日,中央发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件,可是媒体开始没有注意,也没有人解读。有些提法很新鲜,是重大突破。半夜里睡不着,起来写上几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统筹规划国有资本战略布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业内人士认为,此指导意见是要建立灵活机制,把国有资本集中于关键领域的同时,更大地激活社会资本活力。

我认为,这是高层的一次具有战略性的顶层设计,是全面深化改革施工高峰期的一项安排,突破了多年没有突破的突破口。如果不是中办、国办发这个文件,现在很少有人敢这么说。地方政府不敢说,甚至不敢这么想,国企高管更没有这个"豹子胆"。现在的形势是,可以不干,不改革不发展,但是不能犯错误。

从文件看,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发表的重要文件。立足一个"新"字,推进国有资产市场配置步伐,优化资本结构布局,创新资本配方式,是经营性资产迈向市场的重要一步。

我表示,对国有资本,两个新机制的建立是重要创新。一是国有资本形态转换机制,一是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关于这两个新机制,《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用于国家长远战略、宏观调控以及保障基本民生的需要,更好服务于国家发展目标。

我告诉记者,加快处理低效无效资本,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国有资产庞大,经营性资产有万亿,其中低效无效资本是一巨大数字。这些资产沉淀,便是自然贬值和流失。一旦盘活,将为国有资产增值带来改革紅利,也为激活社会资本活力带来机遇。预计,对怎么处理低效无效资产,还会有细则与具体措施。

查了一下,这个文件是中央深改组第31次会议通过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下通过的。“突破了多年没有突破的突破口”,也是领导人讲的。新华社、光明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对我进行了访问。现转载如下。

“有进有保有退”国资布局动态调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01-:34新华社记者许晟、王希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许晟、王希)国有资本的运用效率怎样,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效率。若要让国有资本实现高效运用,必须因势而动,做好资源配置这篇文章。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统筹规划国有资本战略布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业内人士认为,此指导意见是要建立灵活机制,把国有资本集中于关键领域的同时,更大地激活社会资本活力。

国有资本关系国家实力、人民利益,必须在关键领域有控制力。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

“国有资本‘三集中’的进一步强调,再次肯定了将国有资本重点投向以上领域,这有助于在对关键领域保持控制力的同时加强国有资本的竞争力。”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

实际上,在对关键领域和优势领域加强布局的同时,近两年,国有资本一直在努力退出过剩产能行业,并建立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对国有资本退出有了更为明确的表述:要完善国有资本退出机制,研究国家持股金融机构的合理比例,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保持控制力,对其他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化股权结构,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保持控制力,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需求。对其它金融机构放开,更多地引入市场竞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可以为社会资本参股提供更大‘空间’。”李锦说,国有资本的动态调整,可以优化资本结构布局,创新资本配置方式,是经营性资产迈向市场的重要一步。

指导意见还提出建立健全国有资本形态转换机制,积极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国有资产等。“其结果是单纯的国有制变为多种资本参股,这也是为更好地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出的安排。”李锦说。

此外,随着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完善,低效无效资产将被加快处置,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政府配置资源顶层设计出台建立国有资产动态调整机制

-01-:55:42来源: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祝嫣然

  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出台顶层设计终于出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1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意见》明确,要建立国有资本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国有资本退出机制。积极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允许将部分闲置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上缴财政,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企业重大资产转让应依托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进行。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高层的一次具有战略性的顶层设计,是全面深化改革施工高峰期的一项安排,突破了多年没有突破的突破口。如果不是中办、国办发这个文件,现在很少有人敢这么说。地方政府不敢说,甚至不敢这么想,国企高管更没有这个"豹子胆"。

李锦表示,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发表的重要文件。立足一个"新"字,推进国有资产市场配置步伐,优化资本结构布局,创新资本配方式,是经营性资产迈向市场的重要一步。

建立国资动态调整机制

《意见》明确,统筹规划国有资本战略布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总体要求,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向和领域,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

李锦表示,国有资本“三集中”进一步强调,属于“巩固和加强一批”的内容,这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首先需要肯定与明确的。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要保持控制力,控股也是明确的。这两个明确,是基础与前提。

国务院于年7月发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对央企结构调整和重组,提出了“四个一批”,即“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同时,《意见》指出,要完善国有资本退出机制,研究国家持股金融机构的合理比例,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保持控制力,对其他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化股权结构,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李锦表示,对国有资本,两个新机制的建立是重要创新。一是国有资本形态转换机制,一是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关于这两个新机制,《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用于国家长远战略、宏观调控以及保障基本民生的需要,更好服务于国家发展目标。

李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加快处理低效无效资本,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国有资产庞大,经营性资产有万亿,其中低效无效资本是一巨大数字。这些资产沉淀,便是自然贬值和流失。一旦盘活,将为国有资产增值带来改革紅利,也为激活社会资本活力带来机遇。预计,对怎么处理低效无效资产,还会有细则与具体措施。

资产证券化推动混改

《意见》强调,坚持以管资本为主,以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为目标,积极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混个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对于上述七大领域,不少央企已提出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推动混改。1月4日,兵工集团印发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了26条意见,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兵工集团主要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推动混改,既可以解决一股独大的局面,操作起来也最容易。目前兵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只有26%,未来空间非常大。

李锦表示,文件所提到的国有资产形态转换机制和市场化退出机制,其结果是把单纯的国有制变为多种资本参股的证卷化,将低效无效的国有资产通过证券交易与产权交易两种方式处置。实际上,这是在国家层面为混合所有制的突破性进展做出战略性安排,对社会资本是极大的利好。

资产转让将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意见》明确,推进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整合与共享。各省份可根据发展需要,将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由实物形态转变为资本形态,将部分统筹使用后仍闲置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其经营收益或出让变现所得上缴财政,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清产核资、界定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部门行政化分割,构建共享平台,实现公共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开放共享。建立资产共享共用与资产绩效、资产配置、单位预算挂钩的联动机制,避免资产重复配置、闲置浪费。对行政事业单位超标准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资产,要建立完善的调剂机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实现高效利用。

李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将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由实物形态转变为资本形态,将部分统筹使用后仍闲置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这两个转变,为各省市开了一个口子,其经营收益或出让变现所得上缴财政,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那些财政困难的省份将是利好,例如东北地区。

在经营性国有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方面,《意见》提出,企业重大资产转让应依托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进行。重大经营性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要引入市场机制,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李锦表示,这或许意味着产权交易从目前线下的交易所将转移到线上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将会更加透明、公开,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节约资源和交易成本,严防内部人控制和国有资产流失。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将实现电子化,解决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突出问题方面的优势,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依托有形场所向以电子化平台为主转变,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服务,为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履职提供便利。

资源配置:如何摆脱“扭曲”之困

光明日报记者邱玥冯蕾)

“近日公布的《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眼于市场化改革,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施策,为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配置方式如何创新

如何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王一鸣指出,现在提出要健全公共资源产权制度,进一步厘清行政性配置资源的范围,优化政府配置资源的结构,加快建立新型资源配置体系,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范围仍然过宽,存在着市场价格扭曲、配置效率低下、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市场监管不到位等体制机制突出问题。

《意见》针对公共资源的不同属性,分类提出了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具体举措。比如针对“自然资源”,“要以建立健全产权制度为基础,实现资源有偿获得和使用”;针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要明确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国有资本形态转换机制”;针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要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更有效率的公平性和均等化”。

在王一鸣看来,这三类资源配置方式分别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相关举措相衔接,体现了改革的综合配套和系统集成。

“创新配置方式,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将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形成合理的资源收益分配机制,充分保障资源所有者权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刘泉红说。

配置过程如何公平

公共资源公有公用,只有做到公平合理配置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如何高效公平配置这些资源,是现代国家治理面临的一个难题。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看来,政府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无论是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的流通,还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或者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都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同时,由于当前法律法规不健全、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得政府配置资源过程又存在着低效率的问题,更隐藏着巨大的腐败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代理人实施有效监管,对政府资源配置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管,才能确保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高世楫说。

《意见》强调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以提高政府配置公共资源的效率、效益、公平性。

“由此可见,核心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的问题。一方面要逐步破除对政府配置资源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要明确政府自身边界,把权力还给市场的同时,在其能有所作为的领域把本来应该由其管的事管起来。”刘泉红说,“唯有如此,才能解决当前政府配置资源中存在的市场价格扭曲、配置效率较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

配置结果如何优化

在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方面,《意见》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

“国有资本顺畅流动的直接结果是资本效益提升,间接结果就是国有资本布局的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永伟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资本化更有利于实现国家目标和服务国家战略,“当国有资产更多转为国有资本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战略性要求才能真正更快地实现”。

“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保持控制力,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需求。对其他金融机构放开,更多地引入市场竞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可以为社会资本参股提供更大‘空间’。”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国有资本的动态调整,可以优化资本结构布局,创新资本配置方式,是经营性资产迈向市场的重要一步。

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积极推动经营性国资证券化

-01-:32:2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冯彪

经济活动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对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大举措。

1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人民日报》撰文也明确指出,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意见》提出创新经营性国有资产配置方式,以及鼓励开展改革探索等多方面亮点内容,对此,每经记者就如何推进国企混改、探索房地产税等问题采访了多位专家,看看他们是如何解读的。

政府配置资源方式顶层设计亮相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针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意见》提出要统筹规划国有资本战略布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动经营性国资证券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意见》还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有序进退和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效益。

实际上,不管是合理流动、有序进退还是优化配置,都可以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形式进行。而据中国证券网报道,1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明确,今年深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探索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同时,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

通过证券化提高国资流动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意见》将其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两类。年9月出台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性和公益性两类,从而厘清不同类型企业的目标责任和考核方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商业类和公益类是针对企业而言,此次《意见》所划定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是针对资产而言,因为在国企业务多元的情况下,一个国有企业内,可能一部分资产属于经营性资产,而另一部分则带有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非经营性质。

如何建立健全国有资本形态转换机制?《意见》提出,坚持以管资本为主,以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为目标,积极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

《意见》显示,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在业内专家看来,国有资产证券化就是国有资本形态转换的重要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部主任贾晋京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以前有些人担心国资流失,展开国有资产交易流动的动力不足,但是随着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动,反而可能“坐失”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机遇,通过资本经营、合理流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大趋势,也是国有资产增值的需要。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国有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既可以解决一股独大的局面,也能完善公司治理,而且资产证券化属于企业运作,外部参与,操作起来相对容易,而且证券资产也有较强的流动性。”

以军工为例,业内专家表示,国外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率约70%到80%,我国军工企业整体资产证券化率不足30%,潜在空间巨大。

对于国有资产的有效进退,《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

自年开始,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节奏加快,目前央企数量已降至家,同时央企压减层级和法人单位也在推进。年12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示,从5月份到12月,央企累计压减法人单位户,有84家央企实现法人总户数净减少。

在优化布局方面,《意见》也再次明确,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

十央企子企业试点员工持股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随后,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石油等都释放出混改的信号。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7个领域的混改都有所破题。

对于混改的途径和方式,年9月,由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提出,鼓励通过整体上市、并购重组、发行可转债等方式,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等。

从混改的主要方式来看,和这次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中所提的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有序进退和优化配置不无契合之处。

国企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将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提高国有资产流动性。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也有利于国企有序进退,将国有资产配置到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同时,在国有企业退出的行业也将为非国有资本提供投资空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年的国企改革以供给侧去产能为目标的兼并重组整合为主,可以被视为国企的“外部手术”,年则将以混合所有制为重点的改革,目的是搞活国企体制机制,混改就如同“内部手术”。

1月12日,一年一度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召开。对于混改工作,此次会议消息显示,今年重点工作包括,深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探索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支持中央企业间、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间交叉持股,大力推进改制上市工作,力求包括集团层面在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所突破,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抓好10家中央企业子企业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试点。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扩散的症状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xgtz/3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