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做科普,百姓更受益人民资讯

受访专家

原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

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胡大一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郭树彬

西安医院宣传部部长买秋霞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张波

本报记者李珍玉王璐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近日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年)》提出15个专项行动,第一个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其中提出,年前,我国将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绩效考核机制,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纳入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生命时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多位专家,他们都表示“期盼已久”,健康科普一直以来都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应当纳入考核。

科普是医患间最好的桥梁

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素养逐步提升,健康知识需求已越来越大,医院、媒体、一些专业自媒体人也都在努力做科普,网站、电视、报纸、社交平台上的科普内容已是遍地开花。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委员会“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统计,医院、郑州医院、医院长期位居健康科普前三甲,各自的固定粉丝数已数以百万计;“龚晓明医生”“崔玉涛”“急诊女超人于莺”等“网红医生”在微博上粉丝量也都超过百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医院,都切实感受到了健康科普的益处。

北京市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年突发心梗,虽然当时抢救及时,但还是落下了“心病”,不敢做任何活动,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后来,他参加了中医院“阜外说心脏”讲座(医院定期开展科普讲座,可免费参加),还下载了“心脏康复患者教育知识库”手机应用软件,学习了如何调节心理、营养和生活方式,不到半年,他终于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张波从年就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xgtz/11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