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00:53
工作交接仪式现场。
10月22日,西医院与甘肃省援藏医疗队举行工作交接仪式。
自甘肃省援医院以来,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及诊疗护理水平,甘肃省援藏医疗队除日常救治工作外,还突出从“输血”到“造血”转变——
从医疗救治、院感管理、护理工作等方面为该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该院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共建一支“带不走的疫情防控医疗队伍”。
(一)
“抗病毒药物如何使用?”
“核酸结果怎样判读?”
“氧疗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有哪些作用?”
……
这是甘肃省援医院初期,甘肃省援藏医疗队医生和西医院医生共同查房时经常讨论的问题。
医生每天进行查房工作。
甘肃省援藏医疗队到来后,机制医务部对全体医护人员统一调配和排班,每个病区值班医生采用“一名甘肃医生+一名本地医生”的结合形式,促进两地医护工作中的交流与融合。
病区内,医疗组组长、病区各主任每天在进行诊疗工作的同时,还对西医院的医生进行教学查房,针对重点患者,结合第九版方案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讲解新冠肺炎的诊疗规范与原则。
病区外,对重点病例进行分析研判。
病区外,医疗组不定期开展病例分享和课件培训等线上交流活动,对重点病例进行分析研判,并总结出“新冠肺炎患者高危预警指标”等内容供本地医护人员掌握。
“从患者的接诊、分型、确定诊疗方案,到观察病情变化、办理住院等各个环节,我们两地医生都在密切沟通交流。”甘肃省援藏医疗队队员、甘肃医院西固院区内科副主任谢海彬说。
“我们本院的医护人员更多是‘95后’,在新冠肺炎的救治方面我们经验薄弱。甘肃医疗队是一支拥有多次抗疫经验的‘铁军’,这次支援为我们带来了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和救治工作的成熟做法,还带领我们迅速、有序开展一线救治工作。”西医院院长王秋说。
(二)
除诊疗工作之外,甘肃省援藏医疗队护理组和当地医护持续开展护理交流已成常态。
“胰岛肝素本身就是个抗炎药,在注射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皮下瘀血,我们在手法上要多加注意,可以减轻皮下淤血的现象……”病区内,甘肃省援藏医疗队队员、兰大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护师、总护士长吴银瓶正在与护士交流为患者注射事宜。
吴银瓶与本地护士进行护理交流。
连日来,医院随处可见陇藏两地医护人员互相沟通交流的场景。
甘肃省援藏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医院主管护师宋霞介绍,病区内每天都会举行护士长例会,对护理工作现场督导,并进行现场的护理技能和护理流程培训。同时,还会在线上进行视频课件培训等,并在排班中要求有经验的护士和新入科的护士排在一个组,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宋霞与队友查看患者信息。
“通过这段时间和甘肃医疗队共同工作,我们也学习到很多护理新冠肺炎患者的经验,也提升了我们医护人员的一线救治能力和疫情防控能力。”医院主管护师卓霞说。
(三)
西医院儿科医生旦增觉杰是一名“95后”医生,和甘肃医护人员并肩作战60多天,他从一个毫无抗疫经验的新手转变为可以独立完成患者入院到出院工作的称职“大白”。
“与我搭班的甘肃老师们会指导我如何书写病历、如何处置急症患者,也会给我分享他们在工作中的经验,他们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督促着我不断努力不断前进。”旦增觉杰说。
工作中的旦增觉杰。
60多天来,与旦增觉杰同样成长起来的,还有西医院院感科“95后”医生白玛央金。
“从前我们对于院感几乎是零经验、零知识,是甘肃医疗队的老师们耐心一对一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在知识的传递和应用中成长。各位老师是我们最可贵的指导者,也是我们最依赖的队友。”白玛央金说。
回望60余天的抗疫经历,陇藏两地医护人员共同交出了一份抗疫“答卷”——甘肃省援藏医疗队和当地的医务人员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在这个西藏规模最大、开放床位最多、收治患医院里,让患者一批批治愈。
甘肃省援藏医疗队队长、医院副院长张浩军介绍,甘肃省援藏医疗队是一支专业学科齐全、抗疫经验丰富的团队,医院后迅速发挥经验优势,与当地快速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经过60多天的共同抗疫,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我们在完成了医疗救治任务的同时,也为当地留下了一支能战斗、能吃苦的抗疫队伍。”张浩军说。(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梓懿)
往期荐读10+14+13,这些方面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10月24日甘肃新增本土0+12,具体在这里→手机“亮证”!甘肃道路运输电子证照正式启用
END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编辑:雷晓萌责任编辑:江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