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作战5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吉林医疗队

白癜风能治愈 http://m.39.net/pf/a_4791307.html

本文转自:四川新闻网

连续作战5医院援吉林医疗队凯旋

4月16日,在连续作战5周后,医院康焰教授、感染管理部乔甫、重症医学科郭军副主任医师、呼吸治疗师陈佰旭、ECMO护士杨广强5人组医院援吉林医疗队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回到四川成都。

跨越千里,逆行出征,这对华西人来说并不陌生。新冠疫情以来,这已是康焰教授第10次出征,感控专家乔甫第15次出征。每一次出征,他们都把它当做最后一次;每一次作战,他们都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每一次凯旋,他们都用专业谱写华西人生命至上、精业求实的情怀与担当。

医院重点筛查管理重症患者

3月12日,受国家卫健委指派,5人医疗队抵达吉林长春。抵达目的地后,康焰教授带领郭军、陈佰旭、杨广强进驻医院,负责该院6个病区的新冠患者救治方案制定,重症患者的筛查和管理,指导该院梳理相应的工作流程。

与此同时,感控专家乔医院,主要负责将该院腾空并改医院。他从组织架构、流程布局、人员管理和培训、个人防护、健康监测、医院感控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医院的设置、医院疫情防控的督查、突发事件的应急调查和处置等。

3月15日,康焰教授再次被国家卫健委抽调,作为国家卫健委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赴吉林市工作组医疗救治组组长,负责吉林市新冠防治指导工作。

3月18-19日,根据吉林市整体救治工作的安排,驻医院医疗队分批次将符合转运条件的危重症患者闭医院。

连续作战5医院援吉林医疗队凯旋

至此,华西医医院汇合,并与其他医疗队一起,承担该院所有患者的重症化筛检、两个重症病区患者的查房及救治指导工作,并开展了数例有创机械通气、IABP、ECMO救治工作。

不放弃每一位新冠肺炎患者不延误每一位病患的治疗

医院是吉林市最大的医院,也是唯一收治重医院,先后救治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截至目前,大部分的重型和危重型已转入普通病房或治愈出院。

在医疗救治过程中也不乏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一名85岁男性危重型新冠患者,肥胖伴有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且心功能差,存在心源性肺水肿。专家组初次见到患者时,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流量与吸氧浓度都很高,但患者氧合仍无明显改善,呼吸状态也进行性恶化,端坐呼吸,无法躺下。

在这么低的氧合状态下,患者随时有气管插管甚至是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风险。康焰教授与陈佰旭呼吸治疗师决定予以患者无创通气,在合理设置无创呼吸支持参数后,患者血氧明显改善,外周血氧饱和度从70%上升至95%,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然而面对俯卧位,固执的老人却拒绝执行。

在几位专家苦口婆心、软硬兼施的劝导下,患者勉强同意。实施清醒无创通气状态下的俯卧位治疗后,患者氧合改善明显。经过3天的俯卧位+无创呼吸机支持,加之护士床旁心理疏导及持续看护,患者成功撤离无创呼吸机改为经鼻高流量吸氧,并且很快撤离经鼻高流量改为鼻导管吸氧。从ICU转出时,患者笑着对医护人员说:“趴着睡很舒服,早知道应该早点趴。”

还有一位7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鼻塞吸氧、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俯卧位……患者的情况却急转直下。经专家们讨论之后,一致认同上ECMO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将患者从俯卧位翻过来,预充ECMO机器,消毒,穿刺成功,ECMO工作,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半个小时完成。患者的氧饱和度从83%上升到了99%,有创呼吸机的支持力度也在下降,看着氧合后鲜红的血液流进患者体内,大家的内心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在严格按照新冠救治方案救治新冠患者基础上,医疗队员对需要常规医疗支援的人群也给予了针对性的帮助。医院设置了对肿瘤患者放化疗的专门病区,需要手术的新冠患者或者需要特别医疗处理的病患,都有相应的医疗队对其提供服务。

4月14日,吉林省经过40余天艰苦奋战,实现疫情防控社会面清零目标。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位援吉医护人员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四川新闻网记者胡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xgtz/10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