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APP个人信息名创优品人脸采集

安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8/5607408.html

01

四部门出手,网络直播等13类APP无须个人信息可使用基本功能

下载一个APP,被索要各种个人信息授权,甚至是与功能毫无关联的授权,不授权就无法使用。让消费者、用户们纳闷的过度授权,或将被终结。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规定》明确了39种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将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

网络直播等13类APP无需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

根据《规定》,地图导航类APP,基本功能服务为“定位和导航”,必要个人信息为:位置信息、出发地、到达地。

网络约车类APP,基本功能服务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巡游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必要个人信息包括: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乘车人出发地、到达地、位置信息、行踪轨迹;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

网上购物类APP,基本功能服务为“购买商品”,必要个人信息包括: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收货人姓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

餐饮外卖类APP,基本功能服务为“餐饮购买及外送”,必要个人信息包括: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收货人姓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13类APP按照规定,“无须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这13类APP是:女性健康、网络直播类、在线影音类、短视频类、新闻资讯类、运动健身类、浏览器类、输入法类、安全管理类、电子图书类、拍摄美化类、应用商店类、实用工具类。

来源:潇湘晨报

02

用胶带覆盖logo采集人脸被立案,名创优品回应:摄像头已全部拆除

近日,名创优品由于使用央视通报批评企业“万店掌”采集人脸信息,被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发现,并立案调查。“名创优品安装摄像头被立案调查”词条于年3月21日登上微博热搜。

对此,名创优品对新浪财经表示,名创优品于3月15日当晚召开紧急决策会议,制定门店万店掌监控设备排查方案,并在第一时间启动整改下架工作。截至3月19日,涉及测试的门店已全部拆除摄像头。

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商户进行专项排查时发现,知名品牌名创优品的门店内摄像头居然被胶带包裹。

执法人员对胶带拆除后发现,该摄像头侧面印着“万店掌”的品牌logo。该店店长称:“名创优品公司要求,各门店要把摄像头上面“万店掌”的字样给覆盖掉,还要求我们立即执行。”

然而,当打开名创优品摄像头的“名创巡店”APP,而执法人员检查发现,APP的人脸识别功能还在正常使用。

该人脸监控APP识别、数据功能十分强大,它能够识别进店顾客的性别、年龄段等信息,并且自动将顾客识别并打上“新顾客第一次到店”“熟客第11次到店”“会员”的标签。

张家港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名创优品等相关涉事单位立案调查。另据媒体报道,同样的情况(使用人脸识别功能摄像头),也出现在名创优品上海的门店。上海两家名创优品门店内的摄像头为“万店掌”摄像头,且仍在正常运行。

此前,央视3·15晚会对“万店掌”进行调查报道,发现“万店掌”非法采集顾客人脸信息。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也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应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

对于近期万店掌的微博热搜,名创优品表示,“已于3月15日当晚召开紧急决策会议,制定门店万店掌监控设备排查方案,并在第一时间启动整改下架工作。截至3月19日,涉及测试的门店已全部拆除摄像头。”

“对消费者只涉及到店次数、用户年龄段预估等非敏感性信息。”对于“万店掌”主要监控的数据,名创优品对公关负责人新浪财经表示,“内部管理的员工考勤签到、货架商品满足率等。”“目前少量部分门店与万店掌的合作也仅在测试阶段。”名创优品公关负责人说。

当被问到“万店掌”数据的用途,上述公关负责人表示,主要用于门店运营管理、安防工作等,目前用户信息在名创优品不存在泄露的问题。名创优品不主动且不允许任何部门或者员工收集并存储用户个人信息,更不会滥用甚至是泄露。“在用户信息安全及用户隐私安全保障方面,名创优品做了很多的工作。”

来源:新浪财经

03

工信部、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

年3月2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旨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个人信息收集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同时对各部门App专项治理行动中发现的App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捆绑授权、强制用户授权等突出问题作出回应。

《规定》第三条对“必要个人信息”作出了界定,即指保障App基本功能服务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个人信息,缺少该信息App即无法实现基本功能服务。该定义与《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5.2条对必要个人信息的定义在逻辑上基本一致,即强调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应与业务功能直接关联并对业务功能实现具有必要性,但是《规定》对必要个人信息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定义,即必要个人信息仅指基本功能服务所必需的个人信息。

同时,《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39类常见类型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来源:TMT法律论坛

04

最高法:加快完善数据权利司法保护规则、严惩侵犯个人信息犯罪行为

年3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内容。

在鼓励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意见》提出加强数据权利司法保护。依法保护权利人对数据控制、处理、受益等合法权益,依法保护数据要素市场主体以合法收集和自身生成数据为基础开发的数据产品的财产性权益。依法审理因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数据市场不正当竞争、数据隐私保护等产生的各类案件,加大数字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力度,严惩侵犯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竞争中立、开放包容的环境。妥善处理国家安全、国家数据主权、企业数据产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以及意思自治与行政监管的关系,为形成数据资源汇集共享、数据流动安全有序、数据价值市场化配置的数据要素良性发展格局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为服务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人民法院将妥善审理线上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云上会展等新业态领域的案件。加强对5G、大数据平台、车联网等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赋能改造和数字经济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的司法保护,推动北京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此外,针对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商业存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贸易形态设计的跨境数据流动、数据保护能力认证等内容,依法支持管理政策机制创新,营造安全开放的发展新环境。积极参与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试点工程相关政策的论证,促进数字贸易监管依法合规,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提升,在全国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

在推动健全数字领域政策法规体系方面,《意见》提出,将积极参与制定信息技术安全、数据隐私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等重点领域规则,推动完善数据共享规则和标准体系,促进数据资源高效有序流动和深度开发利用。加强对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安全和数字金融等新类型案件的前沿法律问题研究,加快完善数据权利司法保护规则。加强跨境数据保护国际司法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规则制定。

来源:北京商报

05

雇侦探收集用户敏感信息,法国宜家前CEO或面临10年刑期

《环球时报》年3月23日消息,因大规模用户数据及员工隐私泄露事件,法国宜家年陷入特大丑闻,并被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美联社22日报道称,这场官司于当日起正式进入审判阶段,庭审将持续至下月2日。

据媒体回顾,宜家内部知情者年将相关黑幕透露给法国《鸭鸣报》,举报法国宜家试图通过警方内部数据库掌控公司雇员以及宜家客户的个人资料,还曾雇私家侦探收集敏感信息。法国检方同年对该公司展开刑事调查,瑞典总部方面也解雇了法国分公司的4名高管。据检方说法,法国宜家当时的做法无异于通过非法手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间谍体系”。

目前,出庭受审的被告一共15人,其中包括法国宜家前首席执行官(CEO)拜罗特和瓦诺弗贝克,前首席财务官瑞彻特以及多名前店长;4名警员也因涉嫌泄露机密信息而出庭受审。如原告方胜诉,两名前CEO将面临最多10年刑期以及75万欧元罚款,宜家方面也有可能收到万欧元的高额罚单。

来源:界面

推荐阅读

●金融科技《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解读一:合规体系梳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解读二:个人金融信息分级制度●法律公关危机管理:疫情下的员工关系管理危机管理:企业在疫情中确保业务持续性的简要法律指引●数据合规等保2.0之云租户合规指南雅诗兰黛惊爆客户信息泄露疑云——零售行业成为个人信息保护的下一个高危目标美国CCPA已生效——最严数据保护法案要易主了吗?钢铁侠,还是背锅侠?——揭秘“史上最大数据窃取案”背后的技术团队从微盟员工“删库跑路”看Saas企业的数据安全治理工作场所的员工隐私受保护吗?——雇员工作场所隐私保护法律和实践解析“撞库”案件中的电子证据隐私保护,一种新型的消费者体验---从iOS14看默认隐私设计(PbD)的实践CaseStudy:HM违规收集员工隐私遭万欧元重罚数据泄露后的索赔与应对——来自网络安全保险理赔分析报告的洞察视野

网络安全视角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解读观点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亮点浅析与建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私募基金频“爆雷”,投资人的损失谁来担责?纸原油穿仓投资者巨亏谁承担?●其他《九民纪要》“公司法”专章解读之公司未经决议的担保效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sjkf/83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