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脸部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在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一创新发展理念,不仅适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对能源化工企业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月18日,新疆中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欣带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组对上海中泰多经公司展开专题调研时,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中泰集团全体干部员工尤其是金融贸易板块要充分利用新疆优势资源,通过与东部地区人才、资金、市场等优势相结合,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融合,打通金融端、供需端、贸易端“三端”联通,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纵观中泰集团60年建业历史、20年高质量发展历程。实践证明,企业战略决策,始终与时代发展节奏相扣,与形势任务高度契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泰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自治区党委“1+3+3+改革开放”工作部署,用党的理论最新成果指引中泰集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王洪欣(中)带领中泰集团主题教育第一调研组对上海中泰多经公司进行主题教育调研(涂莎莎摄)
阜康能源集中控制中心(资料图片)
延伸产业链增强发展潜力
“现在的市场竞争,不是单一的产品竞争,也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整体产业链的竞争”
辽阔的祖国,地大物博,资源禀赋,尤其是在我国西部,能源和资源区域优势凸显,是煤炭、电石、原盐的产地和富集地。中泰集团立足新疆煤、盐、石灰石等优势资源,通过打造“煤—电—化工”一体化产业,迅速成为国内规模大、成本低、核心竞争优势突出的氯碱企业之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有效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单一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幅降低。与此同时,企业向上延伸减低成本,向下拓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地打造“前店后厂”的新材料加工示范基地,拓展PVC家装、建筑、医疗制品、外墙保温、大口径输水管线等高端应用领域,真正实现“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绿色发展。
另一方面,中泰集团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百万人就业战略规划,自年12月,增资新疆富丽达,目前已经形成万吨纤维素纤维、万锭纺纱、40万吨棉浆粕的产能,实现了从“煤→电→碱→粘胶→纱线”的全产业链。不仅如此,企业还紧紧依托新疆棉花资源优势,与巴州金富、富丽震纶的强强联合,从而进一步把产业链向下延伸到纺纱业,最终实现了“资源—化工—纺织”的耦合发展,产业延伸效益充分显现。
随着中泰集团年产万吨的PTA项目建成投产,企业通过涤纶短纤与棉纤维、粘胶短纤进行混纺,进一步拓展混纺纱业务,形成从油、煤、气和棉花等基础资源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产品的大型产业集群,将当地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促进实现百万人就业,推动精准扶贫。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与美克化工、德国巴斯夫等企业合作,中泰集团向精细化工领域尤其高精尖化学品领域拓展,推动公司产业升级,实现战略协同。
中泰集团与上海枣矿物产集团就大宗商品贸易、物流等内容
进行交流座谈(付强摄)
中泰化学研发中心(资料图片)
提升价值链增强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传统产业走出不传统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许多传统产业是不可替代的,而且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仍要靠传统产业集聚的财力和物力来支撑。传统产业是经济的基础,现在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需要继续促进其发展。”
让传统产业走出不传统道路,中泰集团相关数据更具说服力。
中泰集团每年研发投入占收入的1.5%,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和8个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近30项,获得余项专利技术和13项国际国内关键技术成果。依托现有氯碱产业基础,开发出CPVC、聚苯硫醚、氯醚树脂等高附加值产品,填补了西北地区高端化工新材料的空白。
与此同时,中泰集团牢牢把握“两化”融合机遇,深入实施“中国制造”,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新建项目信息化与项目建设同步,原有园区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打造智能化工厂,中泰矿冶自动出炉机器人列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开创多个行业第一;狠抓管理创新,成立中泰集团规范化管理委员会,设立南疆管理部,以点带面推进规范化管理不断升级;组建纺织事业部和油气事业部,先行先试板块化、专业化管理。成立中泰经济研究院,强化北京政策研究职能,推进企业规划与国家战略紧密对接。
中泰集团借助新疆稳定红利充分释放发展机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资源产业的层次和水平,把资源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好,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资源的转化能力,用实际成果证明了传统资源产业未必就是夕阳产业,只要能够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传统资源产业依然可以焕发青春活力,中泰集团正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中泰集团产品包装厂房(资料图片)
上海外滩(资料图片)
打造供应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立足主业,加大产业协同,构建发展命运共同体”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民族强。任何一个国家都离不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稳国家就没底气。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国有企业,中泰集团实实在在做主业、心无旁骛谋发展,始终秉承“国有企业一定可以搞好”的坚定信念,坚持主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并一以贯之。
搞好国有经济,完善“链条”建设是关键,供应链则首当其冲。供应链是从市场的资源配置、流程优化、跨界整合、合作共赢切入的。也可以叫供需链,是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
在中泰集团,供应链上有许许多多供应商和经销商,这些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有国有、民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有些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低等限制,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困难。为此,中泰集团提出要构建发展命运共同体,依托中泰集团平台优势,通过金融、贸易等服务实现双赢,帮助供应链各环节各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利用现有实体产业规模的物流、贸易、资金和信息,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供应链金融,降低供应链中客户投融资成本,拓宽供应链中客户投融资渠道,优化供应链现金流量周期,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构建了“实体+贸易+金融”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其中,中泰进出口发挥“金融+贸易”优势,建立资管平台,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立足中泰集团与供应链中各企业的资信捆绑和业务关联,提供针对性、综合性、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有利于解决供应链中部分企业的融资难题。通过资金与物质、信息流动的深度融合,加速资金周转,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高效协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中泰集团地处“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在自治区国有企业内率先实现了中欧班列“重进重出”陆海联运全线贯通,发行中亚班列,搭建了新疆与中亚和欧洲的物流通道、产业平台和金融桥梁,凸显了中泰集团在践行国家战略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以来获得的重大战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进的道路,总是越过一岭又一峰,闯过一关又一坎。中泰集团走过波澜壮阔的六十年,一路走来,爬坡过坎,中泰集团已经从打基础、攻难关、聚能量时期,向调结构、促升级、上台阶迈进。中泰集团将高扬创新旗帜,凝聚赶超力量,继续坚持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盘活存量效益、打造增量产业、优化区域布局、纵深推进改革、提升发展质量,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全体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中泰集团早日进入世界强,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编辑:汤恿
作者:涂莎莎
责编:付强
主编:胥文柳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