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开学怎么办?回应来了!
部分地区又发本土病例,不少大学生想问开学怎么办?8月13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已发布分别适用于高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有序推进秋季学期复学复课。
8月15日,白岩松在当晚的《新闻1+1》节目中采访了教育部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回应关切↓↓↓
学生返校需要观察和隔离吗?
根据最新发布、修订后的疫情防控方案,从低风险地区返校的学生,之前不需要进行隔离,但沿途要做好防护,入校后要严格按照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各项工作。中高风险地区学生如果返校,要集中或者居家14天医学隔离观察后,再回到学校。
师生必须要做核酸检测吗?
并没有统一要求,北京市要求所有学生以及老师,返校时都要做核酸检测,而且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要居家或集中医学隔离14天。但并不是全国都这样,很多地方有自己的一些要求,比如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老师要做核酸检测和医学观察,来自低风险地区可能不一定必须做核酸检测,这个还是需要各地和各校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来做出安排。
开学后要封闭式管理?
目前强调的是把好校门关,这和封闭式管理是两个概念。封闭式管理是学生进入校园后,没有极特殊情况不允许离开校园。严格把控好校门,就是要确保每一个进入校园的人是健康的,所以进出校门的老师和学生都要查验身份证件,同时要查验体温。因此从校门管控来讲,没有必要不出校门;如果有事情,有工作要做,出校门也是可以的。王登峰还强调,从校园的校门管控来讲,对学生和老师是一视同仁的。
开学戴不戴口罩?
根据最新发布的《技术方案》,所有的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在校内是可以不戴口罩的。但考虑到这些情况,常备口罩是必要的:①如果校内出现特殊情况,比如说班上有人突然发烧或者有其他的一些身体异常的情况,可能其他同学也要把口罩戴上。②如果有突发的疫情,应急预案要紧急启动,可能就要求相关人员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其中首先要做到就是佩戴口罩。
学术交流活动是否会减少?
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从原则上来讲,各种学术活动不应该限制和禁止,但是所有学术活动的场所,到目前还是有一些明确的疫情防控要求。比如教室、报告厅、实验室、食堂、宿舍等等场所,如何做好疫情防护工作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只要符合这些要求,活动都是可以正常开展的。
十一学生可以回家或者旅游吗?
实际上可以考虑,如果一个大学生“十一”假期要回家,或者是到外地去旅游,那么他回来的时候,其实跟秋季学期刚开学的时的要求是一样的,所以这件事情应该还是由各校自己来决定。
为科学指导高校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秋季学期复学复课,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日前组织制定了《高等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
高等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
为指导高等学校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压实高等学校防控主体责任,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实“四早”防控措施,精准防控,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
开学前
(一)学校的准备。
1.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按照教育部门复学复课有关规定,学校做好秋冬季节高发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师生和学校公共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后,周密安排学生返校报到,有序推进秋季开学工作。
2.严格落实辖区党委和政府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责任。党委书记和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提前有序做好开学前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和工作安排。
3.建立完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教育部门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学校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协调,配合属地街道(乡镇)、社区(村)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服务,形成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业务指导、培训、巡查全覆盖。
4.学校提前熟悉掌握当地医疗服务预案,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形势和学生来源特点,制定具体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细化各项防控措施。校医院、医务室等应当充分发挥联系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的纽带作用。学校开学前与属地社区、公安部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开展防控应急演练。
5.提前做好消毒剂、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储备。在学校内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安排专人负责学校卫生设施管理、卫生保障、监督落实等工作。培养学校卫生管理员、志愿者、宣传员等校园防控队伍。
6.开学前对校园开展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包括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所有场所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
7.组织对教职员工及学生开展防控法规和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