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报告》,健康界
作者
武秀昆,金鹿航空救援
编辑
Creed
航空医疗救援
共计字
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如今,随着国内通用航空产业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医疗急救途径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线,那就是在紧急时刻,可以带着病患在交通拥堵的城市上空穿梭的航空医疗。
01
误解
航空医疗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因为目前国内的航空医疗资源十分有限,且大多数人恐怕即便是在新闻中也没有看到过航空医疗的身影。因此国人对航空医疗的认知很浅,了解不够,因此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认知误区。比如说最典型的误解有:
图片来源网络
误区一:航空医疗就是直升机救援吗?
假如你这么想的话就片面了,医疗专机分为两类: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二者在用法上是有很大差别别的,在使用时主要参考是航行里程数。直升机的最大飞行里程半径一般不超过公里,所以一般用于医疗急救或省内的城际医疗转运;而固定翼飞机的航程能达到0公里以上,且在机场喝足油后还可继续飞行,所以一般用于中远距离医疗转运。因此不同的医疗专机机型服务于不同需求的患者。
误区二:航空医疗是不是富人才能负担的医疗手段?
在今年5月25日举办的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成立大会上,联盟理事长李金年先生就这个问题曾回答过记者提问。当时记者问:“现在航空医疗救援成本过高,老百姓如何用得起?再设想一个场景:那假如两车相撞,车主一穷一富,富的有保险,穷的没有,救援直升机到现场,那位穷人到底救还是不救?”
年5月25日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成立,名誉理事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右)与理事长李金年(左)揭牌
李金年先生回答道:“只救富人,不救穷人,这样的航空医疗救援,不仅不接地气,而且背离了救援的初衷。但是进行一次空中救援,经济方面并不是老百姓可以承担的,这样还是和老百姓距离太远。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要让政府主导,先期在航空医疗救援上有投入,比如刚才说那个场景,富人有保险,就走航空医疗救援保险,马上施救;穷人没有保险,但也立刻施救,而后由政府设立的航空医疗救援基金给救援公司进行补贴,加上政府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在社会上的普及,到时候买保险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所谓穷人用不起航空医疗救援的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解决。”
02
航空医疗是什么
航空医疗是指使用航空器作为交通工具和工作平台对急危重症患者或突发事件所导致的群体性意外伤害进行救治转运的服务过程。航空医疗救护是综合救援的重要手段,是构建立体救援网络的重要环节,是通用航空作业飞行的重要组成,是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网络
要知道,航空医疗的优越性无与伦比,其最主要的两个特点就是快速和高效。据年11月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用直升机抢救转运病人的死亡率比用地面车辆运送低48%。
从概念及内涵上讲,航空医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在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动用医疗专用及非专用航空器在内的一切力量和救援手段所展开的抢险救灾及救死扶伤活动;后者是指在常态情况下,使用专用航空器所开展的专业化、规范化的航空医疗服务。在大规模的救援活动中,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因为任何抢险救灾都是以救人为核心及首要目的。
03
我国航空医疗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一些规模较大且有实力的通航公司开始陆续开展航空医疗作业,这种经营活动通常分为专司与兼顾两种形式:专司是指某一通航公司与医疗机构签约,使用经过改装,配置医疗设备的直升机开展航空医疗转运救治业务,飞机通常是固定和专用的,不用于其它用途;而兼顾往往是一机多用,有时临时配上医疗设备用于航空医疗作业飞行,有时配上其它装具用于非医疗事务作业活动,不一而论。
图片来源网络
国内开展专业化航空医疗作业服务的医疗机构不是很多,而其中较为成功比如说是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北京急救中心),该中心现有空客直升机公司生产的EC—13型直升机2架,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猎鹰”LX大型双发涡扇公务机1架,这3架飞机均按医疗用途进行改装,配置齐全了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并通过了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的适航认证,从事上机执业的16名医护人员均在德国慕尼黑经ADAC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年度,该中心共执行医疗转运、巡航、演练、备勤任务次,飞行时间:小时35分钟,救治转运病人余例。此外,该中心的“猎鹰”还执行了远赴非洲接我在南苏丹维和遇袭重伤员回国救治及G20杭州峰会航空医疗保障任务等。
除托管北京急救中心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旗下的北京航空责任有限公司及北京首航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外,国内开展航空医疗作业活动较多的通航运营企业还有华彬亚盛、中飞医疗、上海金汇、广州白云等通航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拥有医疗用航空器约35架,年总计飞行余小时,起降0多架次。
04
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平顶山急救指挥中心的武秀昆在《中国航空医疗发展现状与展望》中,共总结了六大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小编在此简述其中三点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网络
1.八仙过海,蜂拥而上
在国人的印象中,以往岁月的航空医疗作业由于费用昂贵,极为罕见,似乎非常遥远,甚至让人感到遥不可及;时至今日,时过境迁,航空医疗在一夜之间大有燎原之势。人们趋之若鹜,蜂拥而上,地方政府、通航运营商与医疗机构携手合作,联合造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几乎是遍地开花。以往国家卫计委机关报,也是卫生行业第一大报《健康报》,一年都鲜有一篇有关航空医疗方面的新闻报道,现在每月至少或有一篇文字报道或有一张图片新闻,该报为此还开设了“航空医疗”专栏,主办了以“如何促进中国航空医疗事健康科学有序发展”为主题的航空医疗沙龙活动,其火热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网络
但这种火热大多是昙花一现,造势多于创业。对此衡量是否为求真务实及良性循环有三个指标:一是正常规范的作业量究竟有多少?二是否合理取费收费?三是否能正常纳税?
2.有章不循,监管不力
作为民航两翼,运输航空运输航空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健全完备,执行严格,监管有力,惯性固化,为确保安全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用航空虽较为健全,但航空医疗服务与航空医疗作业的特殊性远习远非其他通航作业能比,因为服务对象都是非正常人,且几乎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在救治要求上刻不容缓!面对朝阳产业和那些在生死故关时刻,时间就是生命的服务对象,大大小小的通航运营商都想抢占先机。萝卜快了有时就不洗泥,在市场规律和利益驱使下,对《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和部等运行规范能否严格遵守值得瀹夊叏娌荤枟鐧界櫆椋庤澶氬皯閽?鍖椾含鐨勬渶濂界櫧鐧滈鍖婚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