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院呈现这一趋势,如何善待1400万

12月7日「新十条」发布后,新冠患者迅速增加,医务人员也大量感染。一时间,医院在医务人员减员、新冠感染者大量增加的双重压力下,面临如何保证医务人员队伍和及时收治患者的一场硬仗。

历时一个多月,发热门诊、急诊,住院新冠感染者及重症患者皆在达峰后平稳下降,门诊整体呈现出正常诊疗正在逐步恢复态势。这些都预示着:最艰难的时刻总算过去了。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全国发热门诊的诊疗量在年的12月23日达到高峰,是.7万人次,之后是持续下降,到1月12日回落到47.7万人次,较峰值时数量减少83.3%,城乡趋势趋同。

住院的新冠感染者的数量,以及在院的新冠重症患者数量也达到峰值,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焦雅辉介绍,住院新冠感染者在1月5日达到了峰值.5万人,之后连续下降,1月12日回落到万人。

1月5日,在院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达峰12.8万人,之后连续波动下降,到1月12日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回落到10.5万人,「重症床位使用率是75.3%,能够满足救治的需要」。

此外,全国急诊诊疗人次在年1月2日达峰.6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1月12日下降到.2万人次,较峰值时下降28.4%;门诊整体呈现出正常诊疗正在逐步恢复态势。1月12日全国普通门诊诊疗总人次.5万人次,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发热门诊、急诊、重症等患者数量回落,大多数医务人员也已经返回岗位,意味着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今后一切将逐步恢复常态。那么接下来,该如何让万医务人员的付出得到应有回报?

不必有「超范围执业」后顾之忧

社会面管控放开之后,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急诊就诊量激增。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医院打破科室界限、打破医生专业界限,全面接诊新冠患者。

一时间,儿科病房收治一群80多岁的老人,妇科收治男患者,骨科主任戴上了听诊器,牙科医生拿小本记录呼吸机用法……医院真实上演。

「科里每一个人都在如饥如渴的向各位内科大神们学习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诊治、呼吸机的使用,以及各种内科合并症的处理….…主业和副业不停切换中。」医院妇产科主任在朋友圈表示,大家的愿望都很简单:希望患者们健健康康回家过春节!

跨专业执业存在风险,也让医务人员压力不小。「外科医生更擅长做手术,内科用药方面我就感到很复杂,要把药品说明书里的禁忌症和功能都学习一遍,一点不能出错。」医院的骨科医生对健康界表示,为了规避风险,他们即使加班也要把病例写好,不能有瑕疵。

紧急救治任务当前不容犹豫往前冲,但是感染和重症高峰回落后,一些医务人员可能会心生顾虑:这场疫情高潮冲击下的一些医疗行为,是否存在患者质疑超范围、超类别执业的风险?

「希望疫情结束不要被追究跨专业行医的责任。」烧伤超人阿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jtlb/11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