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具有止呕作用的药物
黄连、枇杷叶、芦根、竹茹,均清热止呕主要用于胃热呕吐,呃逆,干呕,妊娠呕吐等,竹茹对胃虚有热的呕吐尤为适宜。
代赭石,主要用于胃气上逆引起的呕吐、噫气、噎膈、反胃、呕吐等。
柿蒂性平,为降逆止呃之要药,治疗呃逆,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使用。
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生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沉香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白豆蔻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砂仁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吴茱萸(主要用于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头痛、呕吐涎沫,及肝胃不和之胁痛、呕吐、吞酸)
温里药
附子
肉桂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吴茱萸
高良姜
小茴香
丁香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散寒止痛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花椒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干姜
胡椒
荜澄茄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2.具有通经下乳功效的药物
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治乳汁不通外,又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风湿痹痛,痈肿,瘰疬。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治乳汁不通外,又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淋证。
漏芦:治乳汁不通外,又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治痈疮毒,乳痈肿痛
木通:利水通淋,泄热————–治乳汁不通外,又可用于湿热淋证,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的口舌生疮(长于清心火),湿热痹痛。
通草:通气下乳,清热利水—————治乳汁不通外,又可用于淋证,湿温病,小便不利。
路路通: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外,又能祛风通络利水,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风疹瘙痒,风疹瘙痒。
3.具有安胎作用的药物
白术:补气安胎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
紫苏、砂仁:行气安胎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
黄芩、苎麻根:清热安胎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
艾叶:止血安胎
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补肝肾安胎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断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
4.能润肠通便的药物
仁类: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蒌仁、柏子仁、核桃仁(砂仁、酸枣仁、益智仁、薏苡仁四仁却无此功效)
子类:牛蒡子、决明子、苏子、[注意还有子仁类不仅没有润肠通便作用,反而可以止泻——–砂仁、益智仁、薏苡仁,车前子、菟丝子、莲子、五倍子、五味子、诃子、金樱子]
其他:知母、生地黄、玄参(紫草、蒲公英是例外,要求脾虚便溏者不宜用)、肉苁蓉、锁阳、当归、何首乌、麦冬、天冬、桑椹、蜂蜜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
5.能利咽开音的药物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外感风热,温病初起音哑咽痛。
马勃:清肺解毒,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风热、肺热咽痛音哑。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开音——————-痰热壅盛咽痛音哑。
胖大海:清肺化痰,利咽开音—————–肺热,痰热咽痛声嘶。
诃子:敛肺开音—————————-肺虚久咳失音。
例: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诃子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蝉蜕
6.能截疟的药物
青蒿:清虚热,退骨蒸,解暑,截疟。
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何首乌:补益精血,润肠通便,解毒,截疟。
常山:涌吐痰饮,截疟。
雄黄:解毒杀虫,祛痰截疟。
鸦胆子:清热解毒,腐蚀赘疣,治痢截疟。
铅丹:拔毒生肌,杀虫止痒,祛痰截疟。
砒石:蚀疮去腐,劫痰平喘,截疟。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
7.常用治头痛药物的分类
阳明经——白芷,葛根(前额连及眉棱骨)
少阳经——柴胡
太阳经——羌活(后头痛连及项背)
太阴经——苍术
厥阴经——吴茱萸(肝寒挟痰湿上犯巅顶头痛)
少阴经——细辛
独活——————-少阴伏风头痛
藁本-——————督脉经巅顶头痛
白附子—————–痰厥头痛
细辛——————-鼻渊鼻塞头痛
川芎——————-外感、瘀血、血虚头痛
蜈蚣、全蝎————-偏正头痛
8常见降血压药
夏枯草、豨莶草、臭梧桐、罗布麻、杜仲(羚羊角、钩藤、天麻、地龙)
9能制酸止痛,用治胃痛泛酸的药物:海蛤壳、牡蛎、乌贼骨、瓦楞子
牡蛎
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10藤类药物的功效
共同功效:通络止痛
不同功效:
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海风藤:袪风除湿,通经络,活血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雷公藤:袪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夜交藤:养心安神,袪风通络
1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1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1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1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
15.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
16.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
(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
18.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沉香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补骨脂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磁石
19.续筋接骨——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自然铜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断续
二、功用相似药物对比
1独活,羌活
同:二者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挟湿地表证和风湿痹证。
异:羌活辛温燥烈,发散强,用于外感风寒之头痛及痹证偏于上半身者;独活微温,辛散力缓,善驱在里之风寒湿邪,多用于风寒湿痹偏于下半身者。
2龙骨,牡蛎
同:功用相似,生用重镇平肝,煅用收敛固涩。常相须为用,治疗心神不宁,心悸失眠,肝阳上亢等证,
异:龙骨重镇安神长于牡蛎,而牡蛎则能软坚散结,制酸止痛,治疗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
3白术,苍术
功能健脾与燥湿,白术能补气,止汗安胎,多用于脾虚证,苍术燥湿作用强于白术,且可祛风湿,发汗散湿,多用于湿盛的实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