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接诊了1例普通患儿,却发现了这

1.值班接诊了一个「普通」患儿

一天下午4点左右,我值班,一对夫妻抱着孩子急匆匆来到诊室,这是一个刚刚27天的孩子,从昨天起家长发现孩子尿液呈红色洗肉水样,疑似血尿,上午在外院就诊。

化验血、尿常规后结果如下,初步诊断:(1)尿路感染;(2)肾炎?

2.查体发现患儿采血部位出血不止

初步看,尿液中有白细胞、隐血阳性,血常规中白细胞、CRP轻度升高,感染可能。

刚开始查体却发现孩子右手中指上用胶带紧紧缠着一个棉球,看起来手指末端都有些发绀了,赶紧把胶带解开、棉球拿了下来,没想到刚刚解开,手指立即渗出大滴大滴的血液,立即用棉球压迫止血,询问母亲怎么回事,原来这是上午十一点左右检查血常规的采血点,一直在压迫止血,现在已经过了约五个小时仍出血不止。

仔细看孩子输液留置针,针头部位也有血液渗出,所以家人在外院治疗后又来我院就诊,立即办理住院。

(1)先快速的查体:T36.7℃,P次/次,R42次/次,G4.9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差,反应差。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可见散在出血点,血常规采血点出血不止,需按压止血,手指末端发绀。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前囟平坦,约2x2cm,双侧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发射灵敏,CRT3秒。颈软,呼吸稍急促,三凹征阴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偶可闻及痰鸣音。心率次/次,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可,会阴部轻度水肿,肛门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关节活动自如,原始反射存在。

患儿母亲G3P3,患儿有两个姐姐,孕期产检正常,出生史无异常,现纯母乳喂养。

(2)同时予VitK1、止血敏静注,出血部位压迫止血,同时急查血常规、DIC系列、生化等,定血型(A型RH阳性),通知血库备血,准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3)辅助检查很快出了结果:PCT0.4ng/mL;白细胞尚可,中度贫血,血小板轻度升高,CRP轻度升高;PT、APTT明显延长;肝肾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心肌酶轻度升高。

3.初步诊断及鉴别要点

(1)初步诊断

新生儿出血病(晚发型):患儿为27天小婴儿,平时体健,纯母乳喂养,近2日突然出现血尿,采血点及留置针部位出血不止,PT、APTT明显延长,PLT、TT、FIB正常,已给予VitK1,准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待观察出血症状。

(2)鉴别诊断

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DIC期可出现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但DIC常伴有严重的感染、原发病,除PT、APTT延长外,PCT、CRP等感染指标多升高,PLT、FIB等也下降,呈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状态,可完善血培养后排除;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生后发病,患儿平时体健,现查血小板计数正常,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家族史;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由TORCH、细菌等感染引起,患儿PCT、CRP等感染轻度升高,可完善TORCH、血培养后排除;

血友病:血友病患儿轻微损伤即可造成出血,重者甚至发生自发性出血,患儿既往无出血史,皮肤无陈旧性淤血、瘀斑,无家族史,可待完善基因筛查后排除。

4.患儿病情进展

予患儿VitK1、20mL/kg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后,出血逐渐停止,复查DIC明显好转,后行头颅MRI提示右侧矢状窦及横窦内少量出血,住院8天后出院,出院予VitK1口服,继续纯母乳喂养,随访无出血现象。

5.要点总结

新生儿出血病(hemorrhagicdiseaseofthenewborn,HDN),又称VitK缺乏性出血症(vitaminKdeficiencybleeding,VKDB)是由于VitK缺乏而导致体内VitK依赖因子(II、VII、IX、X)凝血活性低下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及时补充VitK是防治VKDB的根本措施,随着对新生儿出生后常规注射VitK1预防,该病的发生已明显减少。但近年来,新生儿VitK缺乏的发生率有所升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

有报道分析,新生儿出血病的出血部位多为消化道出血、皮肤出血、脐端出血、颅内出血、肺出血等[2],亦可并发多部位出血,其中迟发型出血多发生致命性颅内出血,发病突然、死亡率、致残率高,以泌尿系出血为首发较少见,容易误诊误治。

根据全国维生素K缺乏研究协作组HDN诊断标准[3],凡具备3项主要指标或2项主要指标加3项次要指标者可诊断为HDN。

(1)主要指标

突然出现的出血,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皮下出血和注射部位出血不止等;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正常,而PT延长或APTT延长,或PIVKA-II阳性,或血清维生素K浓度低下或测不到。缺乏实验室资料,需排除产伤、缺氧、感染、肺透明膜病、DIC和血小板减少等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

给予VitK后出血停止,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2)次要指标

3个月以内小婴儿;

纯母乳喂养;

母亲妊娠期有用抗惊厥、抗凝血、抗结核及化疗药物史;

患儿长期服用抗菌药物史;

患儿肝胆疾病史;

患儿慢性腹泻史。

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补充VitK,我国口服VitK预防HDN方案:生后开始口服VitK1.5mg,1次/10d(最多不超过15d),至生后3~4个月。单纯母乳喂养儿如有感染、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等情况,应再临时补充1次至10个月。生后注射VitK1者,20d后仍应按上述口服补充。也有学者提出分娩后母亲每10d口服VitKmg,共10次的方法,可有效的预防经典和晚发型HDN[4,5]。

#病例讨论#

袜套样脱皮的女孩,你给出的诊断是?

本文作者:医院豫东南分院NICU李巍钱德民

编辑:周萌萌、兔子妍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投稿及合作:tuziwangyan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zycf/8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