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3965.html
点击收听要闻
“上海海事大学新闻热点”
为您梳理近期新闻热点,
让您一分钟知海大。
新闻导读
3月29日“才聚浦东,创赢东方”招聘嘉年华暨上海海事大学2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洽谈会举行
3月30日宋宝儒一行调医院(临港院区)
3月30日上海海事大学-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上海深远海洋装备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约仪式举行
3月31日学校召开2年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会议
3月31日学校第十一届教代会暨第十四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4月1日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总经理孟令毅一行来校访问
4月2日党史学习教育报道一:共享临港发展红利,让“最后一公里”更顺畅——解决早班车衔接问题为教职工办实事
01
“才聚浦东,创赢东方”招聘嘉年华暨上海海事大学2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洽谈会举行
3月25日-26日,“才聚浦东,创赢东方”招聘嘉年华暨上海海事大学2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洽谈会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包括中远海运集团、中船集团、上港集团、上海交运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在内共家用人单位参加了毕业生见面洽谈会。校党委书记宋宝儒、校长陆靖来到招聘会现场指导,并带领就业工作团队与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交流。
招聘会现场,毕业生们身穿正装、手持简历寻找自己心仪的用人单位。不少企业的展位前排起了长队,企业工作人员和面试学生积极交流,寻求符合标准的毕业生。本次招聘会还吸引了不少大三的学生,他们主动参与招聘会,提前了解就业信息,感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毕业生们纷纷表示,在求职过程中要对目标岗位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定位清晰;在大学期间要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有了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尽早接触社会,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学习时不要仅限于自己所选的专业,需要不断拓宽视野。
截至3月26日下午4时,招聘会有余名学生进场应聘,现场提供就业岗位个,需求人数达人,涵盖了航运物流、IT电子、高新技术、现代制造、商贸服务业等多个领域。通过本次招聘会,学校将进一步把握当前就业态势,为全力帮助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
此次春季招聘会由上海海事大学、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就业促进中心、人才市场承办,为毕业生送招聘岗位和职场培训上门,架起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促进平台。今年,主办方继续坚持就业辅导站的服务特色,设置了人才政策法规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及求职心理减压辅导的展位,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促进职业规划,及时了解落户、居住证申办、创业、见习及最新就业政策。
活动主办方还推出了大学生就业训练营,分别为“优show简历,自信起航”和“大学生就职中发生劳动争议、劳动仲裁的共性问题”的两场讲座。该训练营迄今已在学校连续举办12届,现场互动热烈,气氛活跃。
02
宋宝儒一行调医院(临港院区)
3月29日上午,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一行医院(临港院区)调研,受医院党委书记陈方,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范小红,党委委员、副院长范存义、程英升等的接待。校党委副书记贺莉、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加了调研座谈。
宋宝儒书记代表学校对六院长期以来在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六院在临港有着保健康、护安全、维稳定、促发展的作用。学校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六院进行资源融合,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助力临港新片区建设。
陈方书记指出,六院临港院区一直与学校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医疗保障、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合作,希望今后能与上海海事大学进一步对接,实现资源共享。
范存义副院长介绍医院徐汇院区、临港院区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希望双方继续拓宽合作渠道,携手实现新突破。
座谈会上,双方就学科建设、科研科普、人才联合培养、党建工作、文体活动、职工健康服务等内容展开了互动交流,并达成合作共识。
03
上海海事大学-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上海深远海洋装备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约仪式举行
3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上海深远海洋装备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签约仪式暨“海洋极端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续约仪式在学校举行。校党委书记宋宝儒、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蒋浩民、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丁建华出席,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等参加了签约仪式。
宋宝儒书记致开幕辞。他指出,上海海事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与科研优势,为国家航运、港口、物流、自贸区建设等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于年获批成立“上海深远海洋装备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年以来,工程中心通过与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的密切合作,在极地破冰船特种钢材与焊料的开发、生产和检测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果。希望通过本次签约,深化学校与企业的科技合作,凝聚优势合力,推进国家深远海洋装备材料的研发。
蒋浩民副院长表示,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在海洋与航运领域有着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宝钢目前正在经历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特别需要与上海海事大学这样的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紧密合作,在“十四五”期间,为国家海洋战略和上海经济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丁建华与工程中心主任董丽华签署共建“上海深远海洋装备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议、“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续约协议。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顾长石,上海海洋高端装备功能型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路海,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规范所主任黑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珊,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书记陈伟炯、副院长范润华、工程中心副主任刘涛,以及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工艺师刘建峰分别做了发言,并对工程中心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04
学校召开2年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会议
3月30日,学校召开2年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会议。党委书记宋宝儒、校长陆靖、党委副书记贺莉、校长办公室(校友联络处)及各学院(部门)负责人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陆靖校长主持。
宋宝儒书记对校友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前期工作表示肯定,并对校院两级工作团队表示感谢。他指出,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十四五”时期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校院两级工作团队要对标知名高校,加强思考学习,凝聚共识,协同合作,规范项目管理,募集更多资源支持学校发展。要做实信息管理、做细校友服务、做强活动品牌、做好文化传承,建立校友工作与基金会工作的良性循环体系。
陆靖校长表示,社会声誉和社会支持体系是学校走向高水平海事大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致力于建设学校与校友的发展共同体。学校即将在5月举办上海海事大学校友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会,希望校院两级工作团队协同合作,认真筹备。
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校友联络处副处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佳儿作主题发言,回顾与展望校友会与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
商船学院党委书记曹红奋、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斌、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相雷分别围绕“如何更好的发挥学院校友会、基金管理委员会工作能效的思考与计划”进行了发言。
会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林成华作题为“大学筹资战略与运作策略”的讲座。
05
学校第十一届教代会暨第十四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3月31日下午,上海海事大学第十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双代会正式代表、列席代表出席。
校党委书记宋宝儒致开幕辞。他表示,双代会是学校和教职工民主协商与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强调,全体代表要履行教代表的神圣职责,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听取、讨论、审议会议的各项报告,并提出富有建设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
校长陆靖作了题为“激发新动能,开创新格局,推动高水平海事大学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回顾了学校“十三五”时期的主要工作以及取得的经验,展望规划了“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安排部署了2年学校重点工作。
在“财务工作报告”中,陆靖校长着重通报了学校年度收入和支出情况,年底学校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情况,开展的主要财务管理工作,以及2年学校预算安排和准备推进的主要工作。
会上,通报了年度校务公开工作情况,对“上海海事大学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的修订进行了具体说明。在为期一周的双代会中,代表们将讨论、审议《校长工作报告》《上海海事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校务公开工作报告》《上海海事大学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修订稿)》《财务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等大会相关文件。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贺莉主持开幕式。
06
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总经理孟令毅一行来校访问
3月31日上午,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总经理孟令毅、党委书记曹俊等一行6人访问上海海事大学。校党委书记宋宝儒、校长陆靖接待了来宾,校长办公室、科技处、商船学院负责人等参加了座谈。
宋宝儒书记介绍了学校近期发展情况,并表示双方之前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今后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陆靖校长表示,学校正处于重要的发展窗口期,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更好地服务于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战略,为国家航运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进一步提升学校影响力。
孟令毅总经理介绍了上海分社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他表示,分社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急需专业人才,希望学校能为分社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曹俊书记表示,学校为分社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希望双方能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体育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
双方就科研合作、联合培训项目、实训基地建设、政策研究、党建联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07
党史学习教育报道一:共享临港发展红利,让“最后一公里”更顺畅——解决早班车衔接问题为教职工办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伊始,上海海事大学以提升师生“获得感”为着力点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经征求群众意见,地铁短驳班车与16号线直达车衔接断点问题被列入首批即知即改“我为群众解难题”项目清单,学校迅速响应,让实事项目落地生根。
为改善临港片区交通短板问题,年6月,地铁16号线增开龙阳路-滴水湖站双向直达列车,全程34分钟联通市区和临港新片区。但学校原有两班地铁短驳车均停靠临港大道站,选择乘坐直达车到达滴水湖站的教职工因没有短驳车需乘坐公共交通,全程通勤时间不减反增。因此,切实享受临港新片区交通发展红利成为每日通勤教师最盼望解决的事情。
师生有呼声,学校有回应。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深入了解教职工需求,多次实地调研,充分整合优化现有资源,确定最终路线方案:将其中一班地铁短驳车停靠点从临港大道调整至滴水湖地铁站,停靠时间根据班车到达时间从7:55调整为8:08,确保与16号线地铁直达车无缝衔接,并于3月30日整改落实到位。
3月31日,短驳车运行第一天基本坐满,教师反映说:“感受非常好!之前乘坐7:30的直达车时,下地铁后奔波转乘时间紧迫,现在整体通勤时间缩短了10-15分钟,确保能准时到达工作岗位。”“出行便利度大大提高了!原来每天5:30起床赶乘7:00的大站车,现在7:30直达车有了接驳车,我每天能够多空余30分钟,这样利民、办实事的项目让大家内心感觉很温暖!”
来源
上海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