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征集年第14届中国大

1.大赛历史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简称“大赛”或4C)启筹于年,始创于年,已经举办了13届66场赛事。第一届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指委独立发起主办;从第三届开始,理工类计算机教指委参与主办;从第五届开始,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也参与主办;从第13届开始,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相关通知,大赛由北京语言大学聘请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的的教师组成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大赛组委会的相应机构,由相关高校、相关部门、承办单位相关人员等组成。此外,年-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参与了主办;年,中国高教学会参与了主办;年,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参与了主办。目前,大赛是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榜单的赛事之一(榜单第1名是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国赛的参赛对象覆盖中国大陆普通高校中所有专业的当年在校本科生。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国赛决赛时间在当年7月中旬至8月下旬。2.大赛前提“三安全”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前提,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人身安全。政治安全,是指竞赛项目的内容,要符合现行的宪法、法律和法规;经济安全,是指所有往来的经费委托承办院校处理,财务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制度;人身安全,是指现场决赛期间,务必保证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参与者包括参赛选手、指导教师、竞赛评委,以及与大赛相关的志愿者等其他人员。3.大赛目标“三服务”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目标,即:为学生就业的需要服务、为专业发展的需要服务和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服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最终目标。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本科生相关专业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一种实践形式,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体落实并进一步推动高校本科计算机教学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兴趣和潜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服务。4.大赛性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非营利的、公益性的、科技型的群众活动。大赛的生命线与遵从的原则“三公”,即公开、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灵魂和基础,公开是保证公平、公正的保障。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建有章程,操作规范。自年开始,连续12年每年出版一本参赛指南(内容包括大赛通知、大赛章程、大赛组委会、大赛内容与分类、国赛决赛承办单位管理、参赛事项、奖项设置、违规作品处理、作品评比与评比委员规范、获奖作品的研讨、获奖作品选登等),均是由正规出版社正式出版。这种通过正式出版参赛指南以利于社会监督、检验赛事的做法,是目前全国所有多个面向大学生的竞赛所仅有。5.大赛对象与竞赛分类(1)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国赛的参赛对象是当年本科所有专业的在校学生。本赛事只服务于当年在校的各专业的本科生,重点是服务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应用。(2)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竞赛内容目前分设:软件应用与开发、微课与教学辅助、物联网应用、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应用、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媒静态设计、数媒动漫与微电影设计、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以及计算机音乐创作等类别。其中,计算机音乐创作类竞赛,是我国大陆开设最早的、面向大学生进行计算机音乐创作的仅有的国家级赛事。6.大赛现况(1)大赛以三级竞赛形式开展,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国家级决赛。省赛原则上由各省的计算机学会、省计算机教学研究会、省计算机教指委或省教育厅(市教委)主办。由省教育厅一级参与或继续主办省级选拔赛的有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甘肃、新疆。要求校级初赛上推省级赛的比例不能高于参加校级赛有效作品数的50%,省级赛(含省级直报赛区)上推国赛的比例不能高于参加省级赛有效作品数的30%。省级赛(含省级直报赛区)的奖项由省级赛组委会自行设置。建议省级赛一等奖占参加省级赛有效作品数10%,二等奖占20%,三等奖占30-40%。(2)大赛的参赛作品贴近实际,有些直接由企业命题,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参赛院校逐年增多,由年(第1届)的80所院校,发展到年(第13届)的多所;参赛作品数,由年的件,发展到年的1.3万余件(参加省级赛的作品数)。参赛作品质量也逐年提高,有些作品被CCTV采用,有些已商品化。(3)由于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大赛在全国已有良好声誉,赛事的影响力也逐年提升。目前,参赛本科院校数超过三分之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参赛院校数接近七成;原参赛院校数过半,原大学参赛学校数过半。大赛目前是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榜单的赛事之一。7.结束语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以“三安全”为前提,以“三服务”为目标,以“三公”为原则,从筹备开赛到现在,经过十多年来的艰苦努力,赢得了参赛师生的支持和信任!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发展,将进一步地让师生受益、让学校受益、让社会受益,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年(第14届)大赛内容分类、参赛要求、承办院校与决赛时间一、说明1、年大赛作品共分14大类(组),类(组)数与年相同。具体包括:(1)软件应用与开发。(2)微课与教学辅助。(3)物联网应用。(4)大数据应用。(5)人工智能应用。(6)信息可视化设计。(7)数媒静态设计(普通组,证书上不出现“普通组”三字,下同)。(8)数媒静态设计专业组。(9)数媒动漫与短片(普通组)。(10)数媒动漫与短片专业组。(11)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普通组)。(12)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13)计算机音乐创作(普通组)。(14)计算机音乐创作专业组。2、数媒各大类参赛作品参赛时,按普通组与专业组分别进行。界定数媒类作品专业组的专业清单(参考教育部年发布新专业目录),具体包括:(1)教育学类:艺术教育(2)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T网络与新媒体、T数字出版(3)机械类:工业设计(4)计算机类:数字媒体技术、T新媒体技术、T电影制作、T虚拟现实技术(5)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T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T城市设计(6)林学类:园林(7)戏剧与影视学类:电影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T影视摄影与制作、T影视技术(8)美术学类: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T书法学、T中国画、TK跨媒体艺术、T漫画(9)设计学类: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T艺术与科技、T新媒体艺术、T包装设计3、大赛数媒类与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作品的主题年(第14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数媒类与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作品的主题为“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冰雪运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大赛在每年设置作品主题时,将继续体现年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年大赛主题对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大赛主题的核心是围绕北京冰雪冬奥、冬季体育运动,以及与古代体育运动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具体地,年大赛数媒类与计算机音乐创作类的作品内容主题包括:(1)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重在中国北京、张家口举办。(2)冰雪运动。(3)冬季体育运动。(4)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例如:运动项目包括:蹴鞠(类似于现代足球)、角力(类似于现代摔跤)、捶丸(类似于现代曲棍球)、马球、射箭、五禽戏、武术等;古代体育运动相关元素包括:诗词、建筑、服饰、人物等。4、为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精神,大赛恢复开赛初期参赛作品指导教师不能担任评委,即评委不得担任参赛作品的指导教师的规定。5、参赛作品内容若包含地图,若涉及国家当代疆域版图,只要说明地图以中国国家相关出版社或相关国家地图网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网站)相关地图为准就可以了。若以外国地图版本为背景,而与我国版本有出入,属于违规。6、本通知发布的内容属于初定,后续可能会有微调,请及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zycf/7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