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八旬老人把遗产全部留给一位外人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从高九路到南坪,驱车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82岁的罗永艾(化名)已经记不得,自己到底有多久没有回过那个家了。罗永艾有一个儿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母子关系变得疏离、冷淡,以至于罗永艾突然生病需要手术时,偶尔见上一面的儿子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写的关系是:朋友。

老人和儿子之间的隔阂,实在三言两语难以讲清。后来,罗永艾住到了退休时厂里分的房子里,这套房子在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玉清寺,医院看病,她都是一个人去,无论病情是否严重。作为中梁山街道的社区医生,李东升纳闷了,“阿姨,你咋没喊个娃儿陪你来,病得那么严重。”

老人的泪水冲开了闸,就这样,两条看似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因为医患关系,演绎成为了超越血缘的“亲情”。以至于后来,罗永艾亲手拟定了遗赠文书,坚决要将自己名下的两套房产以及数十万元的存款,作为遗产赠予李东升。

16页纸的自述讲述了超越血缘的“亲情”

一叠16页纸的自述

“你们都不要劝我,我不会死心的!”16日下午,高九路旁宏善康乐源养护中心一楼大厅,罗永艾声音洪亮地嚷道。

“我一辈子所得,必须留给值得的人,不在乎是不是我亲生儿子。”拄着拐杖的她精神奕奕,转过身,望向身边的一名中年男医生,情绪焦急。

见罗永艾动了气,众人安静了下来,李东升扶她坐下时,罗永艾的脸上才有了鲜有的笑容。

尽管上了年纪,罗永艾的寝室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裙子,“我这一生,命运坎坷,事业倒是顺风顺水,现在我老了,想把遗产留给李医生,这16页的材料,就是说的我为啥子要这么做。”

随后,老人从身边的口袋里拿出一大叠信签纸,纸上是密密麻麻的手写字。“李大夫对我的每一点好,每一件事我都记得,然后写下来了。”

“我的生命已所剩无多,请大家帮帮忙,尊重一名老人的遗愿,这都是李大夫应得的。”老人的心愿,是要用一生的所得,去感谢一位“外人”。

老人希望李医生接受遗产的捐赠

相识于偶然相知于多病

年轻时的罗永艾,是重庆某厂的职工,但因文笔出众,后成为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的签约记者。

罗永艾一生热爱写作,采访过多位专家学者,发表过数篇文章,也曾多次公派出国,晚年虽多病缠身仍坚持工作当法律志愿者。

罗永艾这一生有两段婚姻,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老人和唯一的儿子,关系不睦。

年,患有严重高血压的罗医院转回居家所在地——玉清寺治疗,而她家楼下就是中梁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方便。

这一天,她生病了。罗永艾发现,其中一间诊室总是“门庭若市”,记者的好奇心促使她想要一探究竟,上前一看,医生名叫李东升,她立马挂了号。

没想到,排队竟然花了50分钟。罗永艾性子急,她挤到门口,只听诊室内喧闹一片,好几位老人围着大夫,问个不停。细细一听,内容除了疾病,还有一大堆与病无关的题外话。

“好耍,这些人屋头的啥子事情都要和他摆,我要是医生,肯定发火了。怪不得老排队哦。”可再看李大夫,没有一丝怒意,反而笑着耐心解答,直到所有人满意出门。“这个大夫不一般。”罗永艾心想。

看完诊后,罗永艾顺便提到了老伴儿生病在床行动不便的情况,希望李大夫有空帮忙看看。

没想到,李医生答应了。

罗永艾的身体不算太好,李医生很是牵挂。

李医生上门为老伴看病

罗永艾记得很清楚,随后的一个周六下午,李大夫竟真带着他的夫人和一些慰问品、血压计敲开了她的家门。李大夫给罗永艾老伴儿测量了多次血压以求标准,其爱人见家里地上堆满了家什,不停嘱咐二老走路要小心。

那天过后,李医生和他爱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门来探望,每次都带慰问品。“阿姨,你们俩单独住,有啥子,可以给我打电话。”一来二去,李医生索性把自己的电话留给罗永艾,他担心,老人有事儿的时候,没人帮把手。

年下半年,罗永艾因当法律志愿者劳心过度导致心脏疼痛,医院照了片后,执意跑回来找李大夫看,结果被李大夫大骂一顿:“心梗都必须抢救了,你还在看案子,真不要命啦?你要对自己负责啊!”从没有被医生如此训话过的罗永艾,医院,还好抢救及时,挽救了生命。自此更视李大夫为救命恩人。

后来在聊天中李医生得知,因为各种无法解决的家庭纠葛,罗永艾和她唯一的儿子在感情上分道扬镳。

其后几年,罗永艾在老伴去世后搬进了养老院,可是李大夫的关爱并没停止,他成了罗永艾的家庭医生,常常周末从九宫庙的家坐公交车到养老院探望罗永艾,养老院的很多老人至今都以为他是罗永艾的儿子。“不忍心让她一个人留在养老院,我去陪她说说话。”李东升说。

来看罗永艾时,李东升会带着听筒等设备。

“我的遗产要全部留给他”

“基层医生的收入不算高,他长期送东西给我,我怎么好意思?”为了感恩,罗永艾想了各种办法。

她拿着自己亲手做的荞麦馒头、低钠盐泡菜、进口巧克力送到诊室,没想到李大夫当着一众病人的面发了火:“以后除了看病,不要拿这些进诊室!”

“送俩馒头,那么凶。”后来,罗永艾猜测,是不是有其他病人在不好?于是她改变策略,将元现金夹在自己的病历夹子里交给李大夫,结果李大夫直接上交院办,被退回来了。

明的不行,暗的再来。罗永艾准备了元,为了隐蔽,用皮筋使劲缠好,悄悄塞进李大夫的抽屉,没想到没过几天,又被院办退回来了。再去看诊时,李大夫批评罗永艾,“再这样,我就不给你看病了哦!”

但是,罗永艾就是一个固执的老太太。在了解到李大夫一家住在一个小旧房子里,正苦恼无法接家里老人来同住时,她暗暗想到了一个办法。年4月的一天,罗永艾亲手拟定了遗赠文书,并找上证人,一起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决要将自己名下的两套房产以及数十万元的存款,作为遗产赠予李大夫。

这份好意被李医生当面拒绝了,医院退了回来。前不久,罗永艾再次找了证人,希望李大夫能接受遗赠。“我也算是知识分子,见过一些世面,对人对事还是有些辨别力,李医生值得接受这份馈赠。”

经常来看罗奶奶,以至于养老院的人以为李医生才是她的儿子。

并非只对罗奶奶这么好

在中梁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东升的办公室,算是最热闹的。

李东升是中梁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医疗系的他,医院上班,大半辈子都留给了中梁山地区的患者。

8月15日下午4点,70多岁的杜清富和往常一样走进了全科医生李东升的诊室。杜大爷嘴上说是要复查一下血压,其实是想要找李医生聊聊天。在他眼里,李医生比自己子女更有耐心听自己唠嗑。10多年来,他早就把李医生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李医生拿血压计帮杜大爷认真测量。“高压,保持得不错哦!”“那必须没得问题,嘿嘿。”杜大爷调皮地笑笑。

每周,杜大爷至少要来找李医生“复查”2次。每次挂号9元,医保报销8元,医院又推出便民举措,把居民最后的1元自费给免了。

这下,杜大爷来得更勤了。聊得多当然有好处,在李医生的密切监控下,他十几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眼病、心脏病都控制良好,好几年没有再住过院。就连自己差点被电话诈骗,也因为聊天被李医生严厉批评制止而免遭受害。“我平时不喜欢打牌也不喜欢出去社交,就想找个人说说话,李医生不嫌我啰嗦,我很知足啊。”

70多岁的王喆(化名)是李医生的“铁粉”,她的高龄老母亲瘫痪在家,李东升也经常上门送诊,送药送物。

李东升医生的病人很喜欢和他拉家常

“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本分”

罗永艾16页的自述材料最后一页这样写道:我本是热情洋溢的,但人之七八不如意……李大夫受到病人敬重是理所应当的,千万别嫌弃(我的)遗赠不值分文。

老人的坚持和李医生的礼让看起来很美,但李医生觉得,这个事儿最好的结局,是要化解老人与儿子的矛盾。

过去一年多,他甚至联系上了老人儿子,希望组个饭局,缓解母子俩的矛盾。但收效不大,对于这样的结果,李医生还是没死心,“虽然我是个外人,今天我也希望借你们的平台呼吁一下,希望老人的儿子看到这条新闻,多关心自己的母亲,毕竟老人的身体真的不算太好。”

若老人真的坚持赠送遗产,会不会收?

“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本分,怎么可能收取老人辛苦一辈子的钱财?”李医生说,这也是他做人的原则。

李医生就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刚获评首届重庆最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目前管理的慢病患者超过人。因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行,加深了居民和医生的熟悉程度,从单纯的疾病到生活情感各个方面,居民早已将医生看作朋友甚至亲人。

“在我们看来,心病更难医,而每家每户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们也许帮不了他们念好,但起码可以缓解他们别去想。”李东升今年52岁,稍显瘦削的脸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谈话间总伴着呵呵的笑声,十分温和可亲。

和罗永艾聊天时,罗奶奶说话急躁,李医生就像个孩子一样坐在一旁,认真地听她讲,偶尔插个嘴被罗奶奶批评两句,李医生也会笑呵呵地。

和杜大爷聊天时,更多聊的是吃的饭菜和饮食起居,“他的毛病主要是吃出来的,要多加注意。”

……

每位常来的患者有什么问题,李医生的账都记在心里。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王渝凤通讯员高晓燕陈林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zycf/12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