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上午,在江夏区山坡中心卫生院,不少病人等候在专家诊室外。街坊们都知道,这天是大医生来坐诊的日子。
家住附近的邓恢兵是位“老病友”,十年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病,医院。从过去“大老远折腾一趟”到现在“走着5分钟就能看上专家”,这种变化让他十分感慨。“以前5点就得起,坐车去省附一(医院),看病检查下来一趟回来天都黑了,现在方便咯,也便宜,省时省钱。”
医院夏梅青医生介绍,年1月起,该院与山坡中心卫生院建立医共体单位,每周三风雨无阻,他们都会来这儿坐诊,也把一些先进的胃肠科诊疗技术开到了这里。
基层要强筋健骨,一方面要外力支援,一方面要修炼内功。近年来,湖北省每年拿出大量事业编制用于公开招聘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方蒙蒙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到卫生院。她告诉记者,在上一个单位是合同制,来到这边享受了事业编制待遇,能让她更安心在基层工作。“而且还有大医生来这儿坐诊带教,我也有业务进步空间,练好本领也能更好服务老百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这里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该卫生院院长敖绪军介绍。十年间,不仅卫生院从硬件方面大变样,先后引进了CT、B超、电子胃镜等设备,胸痛、脑卒中防治站接入区、市慢病管理系统,为“强基层”提供了有力保障;软件方面,近年来源源不断的有新生力量加入,目前已有十多名大学生正式编制人员。年,卫生院开始实行公益一类财政资金全额保障,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医疗人员待遇,让这些青年专业人才能够留下来、沉下来。“后期我们区还准备在山坡街这里建设一家二甲标准的南部医疗卫生中心,就更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了。”
山坡中心卫生院的变化,是这十年武汉基层卫生巨变的缩影。十年来,武汉基层卫生工作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目前,武汉市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乡镇卫生院7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个,村卫生室个,实现“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在全国率先提出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标准明确提升到“不低于万分之十六”,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保障、二类管理”,解决长期以来基层人员定额无标准、财政拨付无依据的政策壁垒。推进不同举办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政府指导价、一般诊疗费、纳入医保定点、提供基本公卫服务“五个统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统一政策保障,居民基层就诊享受到同质化服务。
“我们将持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来做好我们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武汉市卫健委基层卫生与老龄健康处处长付旻表示,下一步武汉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保障制度,留住更多的青年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融媒体记者:李小雪胡岚涛通讯员:陈莉杜谨宇夏应钊吴威
编辑:张吟吕艳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