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七月,正是茉莉盛开的季节。在有着“中国茉莉花之乡”的横县,却有一位女孩永远留在了这个夏天。
梁小霞,广西第七批援湖北省抗疫医疗队员、医院护士,医院西院区重症隔离病房工作时意外晕倒。经过各方近90天全力抢救,5月26日,这位在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上千里逆行、以实际行动展现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精神的医护人员,带着对事业的无限眷恋,走完了短暂而璀璨的一生。
出征前,梁小霞(右二)与同事相互鼓劲,以昂扬的斗志面对疫情。(医院供图)
请战湖北用行动践行初心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越发严峻。1月23日起,湖北省武汉市等地相继宣布封城。
今年春节,梁小霞难得回家过年,当知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她只在家里待了一天就坐不住了,大年初医院待命,做好了随时奔赴湖北的准备。
“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党和国家帮助了我,所以,我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更何况,我年轻,专业对口,请优先考虑我!”为了能参加抗疫医疗队,梁小霞曾三次请战。广西第四批援湖北省抗疫医疗队总护士长、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玉环说起梁小霞,数次失声痛哭,“她说自己有重症患者护理经验,而且年轻,没有家庭负担,请组织一定派她到抗疫最前线。”
医院科室的实际情况以及驰援名额有限,医院没有把梁小霞纳入第一批援鄂名单。
“没有关系,我会继续努力。”落选后的梁小霞没有气馁,她更加努力地学习各种新冠肺炎的理论知识和护理观察要点,熟悉防护服的穿脱,并于2月18医院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中再次请战:
“疫情来袭,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责任在肩,要鼓起勇气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若有战,召必回。作为和平时期国家的护士,在任何时候,党的号召与人民的需求都是我们义无反顾的命令,医院和组织的安排,申请第一时间奔赴前线,直面来势汹汹的疫情。”
按要求,梁小霞入选驰援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预备队,并积极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紧张的强化训练。
在培训中,梁小霞和队员们反复练习每项操作。每当老师肯定她的练习成效,让她休息一会时,她总是说:“我觉得还可以更好,再来一遍。”
“她总是说,我们现在多练习一次,多熟悉一点,去到武汉就能更有把握一些,就能减少出错,救治更多的人。”刘芳是医院内二科护士,也是广西第七批援湖北省抗疫医疗队员,梁小霞的执着和认真让她印象深刻,“就算休息,小霞都在考虑怎么可以把动作做得更好。”
2月19日晚,医院再次接到援鄂医疗队队员的集结令,经研究,医院党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出征武汉。
临行前,小霞剪去秀发,给亲人打去安慰的“别担心,国家让我去参加救援,那是因为需要我。”
征战武汉用生命守护生命
2月21日,梁小霞所在的广西第七批援湖北省抗疫医疗队,带着多件补给物资奔赴武汉。
医疗队抵达武汉时已是深夜。二月的武汉,气温接近零度,冷风夹着冬雨。
“到酒店后需要搬运医疗物资,她默默地上来帮忙,连夜搬运物资几百趟,一直忙到凌晨4点。”医疗队联络员袁海涛说,抵达武汉那天晚上,他就注意到了这个不爱讲话却勤劳执着的姑娘。“戴着口罩,看不清面容,可是穿着红色羽绒服的她就像一团红色的火苗,让人感到温暖。”
防控疫情,就是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才休息了几个小时,梁小霞与队友们就马上进入了岗前培训阶段,并被选为第一批上岗队员,医院西院区隔离病区开展工作。
医院西院区,可以说是抗疫一线“炮火”最猛烈的“战区”,病区内的护理对象都是危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数层外科口罩和起雾的护目镜,这些都影响着正常的活动,护理工作比平时难度要大很多。当班的4个小时里,每15分钟要观察一次患者病情变化,巡视完了还要写记录、做治疗、给患者吸痰或者处理其他事情……一个夜班下来,脱下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后,梁小霞的脸上布满了伤痕和勒痕,她剪短后的头发早已湿透。
“重症病区开放气道的患者多,感染风险大,你害怕吗?”下班的时候,李玉环不放心这些“90后”的姑娘,特医院赶来探望。
“主任,我来到武汉才知道,有那么多人等着我们救命,所以,我不害怕!”梁小霞脸上还印着口罩的勒痕,但她语气坚定地告诉李玉环。
对咽拭子留取、吸痰、动脉血气采集、呼吸机参数调节等,梁小霞都能熟练操作。看着一脸坚定的梁小霞,李玉环安下心来,并再次鼓励小霞站好岗。
仅仅几天时间,梁小霞已经融入了武汉的救援工作,和病区的患者熟络起来,大家亲切地叫她“小霞护士”“广西阿妹”。
戴着3层防护手套,对静脉穿刺来说难度不小。为了提高戴着防护手套进行穿刺的准确度,在驻地酒店里,梁小霞反复默记人的血管走向,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盲穿。“后来,她还兴奋地告诉我,她帮患者打针都能一次完成。”李玉环说,那几天小霞经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