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河北省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均致发布辞,并和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江建明,省税务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郑炳玉现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田德锋主持发布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东峰书记、许勤省长批示要求,省医疗保障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等相关部门反复修改完善,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有效可行。7月6日,《实施意见》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8月5日,以省委、省政府名义正式印发,并公开发布。《实施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部署我省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工作,包括8个部分31项措施,提出了“1+4+2”的总体改革框架。“1”是建好一个体系,即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4”是健全四个机制,即健全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四个机制;“2”是完善两个支撑,即完善医药服务供给和医疗保障服务两个支撑。《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我省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年,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到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更好保障病有所医的目标。《实施意见》全面对标对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将中央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同时结合河北实际,体现河北特色:一是注重总结实践经验。把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推进“四医”联动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进行总结提练,上升为长效机制。将京津冀医保定点互认、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我省部分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医保定点,推进药品集中采购联盟合作,集中建设全省一体化医保信息平台,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协议管理,雄安新区作为独立医保统筹区为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人员疏解提供医疗保障等写入《实施意见》,既充分体现我省的特点特色,又为巩固拓展已有成果提供政策支撑。二是坚持公平适度、稳健可持续。在政策设计上,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既能满足群众需求,又不吊高群众胃口,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特别是对健全共济保障的门诊统筹制度、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所涉及医保基金支出,进行了详细测算,确保医保基金底数清、能支撑、运行稳、可持续。三是任务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比如在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方面,要求年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年实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对科学合理的设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明确要求,基本医疗保险一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原则上不低于90%。城乡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级、二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相差分别不低于10%和3%,二级、三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相差分别不低于15%和5%。四是强化措施落地落实。在注重政策制定可操作、能见效的基础上,对每一项改革措施逐一细化分工,提出压实市县党委政府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严肃追责问责,定期开展内控检查,健全医保基金内控审计制度等,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实施意见》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决策部署的重大制度性安排,为我省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纵深推进擘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省医疗保障局表示将认真抓好《实施意见》的落地实施,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定期总结改革成效,不断完善改革举措,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促进健康河北建设,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