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关于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国家卫

从今年6月8日到7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密集召开5场新闻发布会,并邀请主流媒体深度走访了浙江、湖北、上海、广州4地的数十家顶尖医疗机构,全方位、立体式向公众展示了我国在专科能力建设、医疗技术创新和诊疗质量安全稳中有升的蓬勃局面。

近两年,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柳叶刀》对全球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进行了排名。去年的数据表明,从年到年的25年间,中国的HAQ指数(医疗质量与可及性)从全球第位进步到了第60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3。今年再次发布的最新排名显示,我国的HAQ指数排名又从年的第60位提高到了年的第48位,一年间跃升了12位,再次取得重大进步,是中等SDI(社会人口学指数)国家中进步最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医疗专科能力和医疗质量的提升,是如何在医疗技术上得以体现的?怎样监管新技术带来的医疗安全风险?医疗质量管理如何向下延伸,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本周开始,和中国卫生一起来看看这份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双提升”的摸底“成绩单”。

医疗技术发展进入

“3.0时代”

更有效更先进——

“中国声音”得到国际认可

每当提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马丁教授时,李华(化名)总是心怀感激。年,28岁的她被确诊为早期宫颈癌,多处求医的结果均建议做子宫切除手术,而这样,会使尚未生育的她失去做母亲的权力。

就医过程中,李华遇到了马丁教授,并为她制订了一套大胆的治疗方案:先进行“新辅助化疗”,根据化疗效果适时施行宫颈切除术和淋巴清扫术,再根据术后的病理诊断决定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尽量保留李华的子宫和卵巢功能。在接受了1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李华的肿瘤病灶消失了,经过宫颈切除术和淋巴清扫术之后,30枚淋巴结没有转移。在术后辅助化疗和严密随访下,3年后,李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儿。

马丁教授的这套“新辅助治疗”方案,已列入国内外宫颈癌诊治指南和共识,包括中国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美洲国家癌症指南和欧洲三大肿瘤学会共同编写的妇科肿瘤诊断治疗共识。在国内,这项治疗方案自推广至今,已有超过1万例宫颈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其中例保留了卵巢,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类似这样的技术突破绝非孤例。浙江大医院开展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解决了高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不敢”、“不能”手术的问题,患者1年生存率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相关经验纳入国际治疗指南。浙江医院首创的“姚氏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将角膜植片长期生存率从国际报道的18.0%~72.7%提高到98.3%,被国际学术界命名,并编入美国眼科专科医师教科书。医院内镜中心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和人体食道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分别被以我国教授的名字命名为“PoemZHOU”和“STERXU”,首创的技术吸引了大批国外专家来华进修学习……

“有些国内患者会选择到国外做手术,其实大可不必,在国内同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郑哲说,以全球外科领域的“皇冠”——器官移植为例,随着我国器官捐献工作进一步规范开展,移植手术开展数量也在不断提高。年,我国共完成例心脏移植,1年、5年和10年存活率,都比国际平均水平高10个到15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相关专科开展医疗服务覆盖的病种数量不断增加,治疗病例的平均技术难度水平普遍增高。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介绍,疼痛科、口腔颌面外科、康复医学和器官移植等专业病种数量平均增幅超过10%,其中康复医学和器官移植专业平均增幅超过20%。神经外科、感染性疾病科、烧伤科和疼痛科等专业CMI指数(病例组合指数,代表收治病种难度)平均增幅超过10%,其中烧伤科和疼痛科平均增幅超过20%。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人次现任或曾任本专科主要国际学术组织、期刊、杂志的委员或编委以上职务,人次牵头或参与制定了本专科国际指南、规范、行业标准。

更平衡更可及——

专科区域间技术更均衡

记者在医院见到做完胃癌手术3天的张先生时,他已经可以自如地站立和行走。他告诉记者,“在我和家人的概念里,做完这样的手术,应该全身都插满管子,甚至连呼吸也要靠机器。而事实上,术后不到12小时,我就能自己下地大小便。”掀开病号服,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胃部的两个创口,创口5毫米~10毫米,也就是输液贴大小。

把传统的几十厘米的大手术切口缩减为几厘米的小切口,能极大地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加速患者康复时间。而这种改变病人就医体验的技术,医院的专利。

“近年来,我国在提升以医疗技术水平为核心的专科服务能力上,一方面,打造了一批综合实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国家队’,代表我国医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基层和中西部地区支持倾斜力度,平衡优质资源区域布局,通过专科建设发挥横向联动、纵向带动作用,提升了常见病、多发疾病和重大疾病诊疗能力。”郭燕红举例说,目前我国微创、无创技术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专业,内镜、介入等部分技术已经达到或领先于国际水平,胸腔镜、腹腔镜、消化内镜、支气管镜以及血管介入等微创、无创手术已医院,现在超过50%医院也可以开展胸腔镜手术,有多家医疗机构可以开展消化内镜的诊疗,医院的全覆盖。

据不完全统计,医院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达到1.5万余项,50%医院已能够开展颅脑肿瘤手术、颈椎手术、肺叶及全肺切除术和内镜治疗技术等复杂治疗手段。

“专科间发展也更加均衡。”郭燕红说,近年来,我国麻醉、重症医学、病理等平台专业和儿科、急诊、精神、康复等薄弱专业快速发展,专科间技术能力差距明显缩小。以儿科为例,“十二五”期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对我国儿科重症、小儿消化、小儿呼吸、新生儿、儿童口腔和小儿外科等专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有效提升了儿科专科能力,更多家长在家门口就能给孩子看上病、看好病。

更便捷更舒适——

给患者全方位人文关爱

上海交通大医院地处市区黄金地段。在医院附近有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医院进修的医生都曾免费在此居住。这套房子,是在国外工作的王先生特意租下的,他的妻子曾因患医院治疗,虽然最终不幸离世,但他依然把房子长租下来,医院无偿使用。“医院太好了,希望能让全国更多的医生到这里来学习。”王先生说。

是什么样的医疗服务,让王先生如此认可?一直以来,病人患了乳腺癌后,为解答先手术还是先化疗、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最优化等疑问,常常需要在不同门诊间重复奔波。据医院院长瞿介明介绍,针对这些就医过程中的难点、痛点,该院在国内率先创立多学科一站式综合治疗模式(MDT),组建了集乳腺外科、肿瘤放化疗、营养科、心理科等10个相关专业的医疗专家团队,推出了10种门诊及疑难病例多学科讨论制度,依托在线网络数据库云平台及乳腺癌多基因阵列检测平台,从病人一进门,就由医护人员围着转,使处于手术前、手术后、康复期、随访期等不同治疗阶段的病人都能获得个性化和精准化的诊疗。

此外,针对治疗过程中乳腺癌患者遭遇的各种实际问题,医院还革新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成立“芳馨护理组”,实现出院患者疑问不过夜,并融入心理评估和转介、同伴教育和支持、患者家庭工作坊等。

在上海交通大医院日间手术病房采访时,记者见到了正在等待手术的文芳(化名)。此前,医院急诊时被诊断为急性胆囊炎,医生告诉她,选择这一术式比传统手术能节省4天时间,费用也会少些。当晚,手术后的文芳顺利出院,回家康复。

医院院长李卫平介绍,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微创技术和精细管理模式,该院于年率先开展日间医疗。年,该院仅用6.2%的手术床位完成了日间手术人次,占择期手术的42.84%,其中III、IV级手术比重为56.5%,医院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均次费用的降低和住院时间的缩短,也带给患者实实在在的利益。

文孙梦宁艳阳郭晓薇

链接

医院:

将临床能力转化为金标准

由周良辅院士领衔的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不仅在临床规模上位列全球前茅,更是在外科术式和脑科学领域不断突破,成为世界最好的神经外科之一。近年来,做出的“颅内外脑血流重建术”创新,使我国难治性动脉瘤治愈率达96%,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全切除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也大大改善,让中国在这一领域走在全球前列。

由顾玉东院士领衔的医院手外科团队,首创“健侧颈神经移位治疗中枢损伤后上肢偏瘫”技术,有效率达88.6%,适用于损伤到手术时间1年~30年的患者。该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为人类认识大脑、调控大脑提供了“中国思路”。

由医院牵头成立的上海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中心,以4S网络构架为准则,带动了全市脑卒中规范治疗体系的应用与质量改进。

此外,医院诸多学科积极投身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的编制,将突出的临床能力转化为金标准,为规范化诊疗贡献力量。医院感染和抗生素学科一直是全国抗菌药物应用的“守门人”,牵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制定6项行业标准,协助政府出台3项相关规章,使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防控与国际同步。医院一直保持烟雾病、垂体瘤、胶质瘤等疾病治疗例数的世界之最,牵头撰写中国首部烟雾病专家共识,推出基于基因组学的垂体瘤规范化治疗方案,制定了全国性临床诊疗规范。

文丁强

(医院院长)

整理宁艳阳

医院:

重症救治精准医学双管齐下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以器官移植为代表的疑难重症救治技术、以基因诊疗为代表的精准医学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开展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难治复发血液肿瘤的临床研究,总体完全缓解率达到88.36%,效果与国际同步,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超过2年。首次发现中国人群静脉血栓的3种常见基因变异,创建了血栓病早期分子诊断体系,分子诊断率提高至38%。

自年以来,牵头制定了血液病、糖尿病等领域的权威指南、共识15部;开展以全国首例坐骨连体婴儿分离为代表的一大批多学科联合手术;建成以10个国家重点学科、2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代表的优势学科群。

在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架构、完善质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手段,构建医疗质控与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人员资质、抗菌药物使用、手术资质和权限等信息化动态监管,确保医护人员依法依规执业。质控部门和科主任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实时查询科室运行各项医疗指标、监测数据,实现质量安全实时管控。同时,发挥省级质控中心作用,牵头组建区域医疗质量管理平台。

文胡豫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院长)

整理丁宁张明

编辑郭晓薇

医院:

开启器官“热移植”时代

年,医院成功实施中国大陆首例肾脏移植,开创器官移植先河;年完成我国首例体外静脉转流下肝脏移植,发起并推动我国肝移植第二次浪潮;实施了亚洲首例多器官移植;简化式多器官移植例数全球第一,5年生存率达76%,疗效全球领先。年,完成我国首例公民器官捐献肝移植,创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技术支撑体系,为解决器官短缺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体组织器官移植与医医院。

年,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了全球首例“无缺血”肝移植术,至今已成功开展19例,达到了器官在生理状态下的理想移植。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为零,肝损伤指标下降86.1%,《美国移植杂志》评价这项技术“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器官移植将进入热移植时代”。

医院在慢性肾病治疗领域也确立了国际中心地位。活动性狼疮肾炎诱导期总有效率达90.5%,显著高于国际水平,该方案已被国际诊治指南引用。腹膜透析中心规模及治疗质量位居国际前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和5年生存率均全球领先;创建了腹膜透析卫星中心模式,将先进腹透技术经验推广至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医院。年6月《柳叶刀》专题报道,向全球推广。

文肖海鹏

(医院院长)

整理孙梦

浙江大医院:

铸就医学科技“国之重器”

在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体系上,医院引领国家专科发展。目前,终末期肝病诊治已形成“肝癌一体化治疗”与“肝衰竭一体化治疗”两大成熟体系。肝癌一体化综合治疗体系包括精准肝切除、微创治疗、肝癌肝移植等,该体系突破晚期肝癌传统治疗极限,使诸多“不治之症”患者重获生机。现每年完成肝癌手术余例,5年存活率比肩发达国家水平。肝衰竭一体化治疗体系以肝移植为核心,实现全方位重大技术突破,截至目前,共救治肝衰竭患者余例,5年生存率由60%提高至80%,围手术期死亡率降至1%以下,彻底解决肝衰竭患者高病死率的国际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

医院是国内开展以肾移植为基础的尿毒症一体化治疗数量最多的单位,拥有多项创新技术:针对高危人群,实施去敏治疗和强化干预方案,使高危受者急性排斥发生率从53.7%下降到14.6%。同时,创新开展国际上首个无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技术,彻底避免激素治疗,有效率达到98.3%,副作用下降43.7%,严重副作用减少57.3%。通过一体化诊治体系,尿毒症患者20年生存率达到68.9%,疗效国际领先,成果全国推广,惠及国内20余万名尿毒症患者,获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文王伟林

(浙江大医院院长)

整理孙梦

医院:

向基层下沉优质资源

医院于年4月在该省率先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先后全托管海宁、淳安、天台、桐乡和南浔5医院,通过精准帮扶,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及服务能力。

医院需求,医院开展人才下沉,下沉专家人数多、实力强、工作实、时间长。医院派驻20位左右业务骨干,担任科主任、业务主任或首席专家等,超过90%下派人员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派驻时间短者半年,最长已达6年连续在基层工作,每周工作3天~5天,并采取师带徒导师制模式,一对一进行技术传帮带,分院医疗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淳安分院共开展医疗新技术近项;海宁分院微创技术取得突破,与托管前相比微创手术量增长55倍;天台分院从年12月引进天台县首台DSA以来已开展介入手术余台,开展天台县首例ECMO技术成功救治重症心肌炎等危重患者,并从最初的专家团队指导下做到分院独立开展做,真正体现了医疗技术提升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化;桐乡分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高精尖手术从无到有,心血管介入技术等常规手术由弱到强。

通过下沉帮扶,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员工职业发展得到加强,县域内常住人口就诊率增加,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总体呈现“医院得发展、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共赢局面。

文黄东胜

(医院院长)

整理孙梦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攻克关键技术推动健康促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血管专业是全球最大的小儿先心诊治中心之一,先后开拓性地攻克了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大血管转位手术技术、全反心手术等一系列高难度关键技术,并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目前,年心脏直视手术超例,复杂先心手术占比超60%,手术总成功率大于98%;继续保持着最小手术年龄出生2小时、最轻体重克的国内记录。欧洲心脏中心数据显示,医院先心诊治规模、技术、质量均已接近或超过欧美同行先进水平。

儿童血液/肿瘤中心是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诊治中心之一,年收治白血病等新发肿瘤病例大于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大于例。在国内最早吸收引进微小残留病(MRD)流式分选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先后牵头制定8项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

发育行为儿科所开展的铅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研究、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干预研究、睡眠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及应用研究,不仅分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也为我国全面推进使用无铅汽油、改变“十聋九哑”传统认识、取消小学生早自修等多项国家政策实施作出重要贡献。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为此刊登专报,高度评价我国为儿童人群健康促进所做出的出色成就。

文江忠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院长)

整理宁艳阳

医院:

医院功能定位

医院肝脏外科于年开始致力于小儿活体肝移植的探索,经过十余年的创新,已成为国内成长最迅速的学科之一。年实施小儿肝移植术例,占全国总数的68%;累计实施小儿肝移植术例,占全国总数的42%;年手术量连续7年位列世界单中心医疗体第一;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和89.3%,优于欧美国家顶尖移植中心的86.9%和80.9%。同时,创建了国内最早最大的儿童肝移植慈善救助平台,募捐额已突破万元,救助余名贫困患儿的生命。

在精准、微创、快速康复的理念下,近3年实施的泌尿系三大肿医院占比稳居前列。

在疑难疾病诊疗过程中,医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自身免疫性肝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五,医院创新性提出更适合我国患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新策略,改写了欧洲肝病协会提出的“巴黎标准”。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风湿专科之一,医院风湿科早在年就主导制定了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上海标准”,并制定亚太地区狼疮肾炎指南。年,医院风湿科为20余万名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其中60%以上来自海外和兄弟省市,70%以上的首诊患者医院治疗。

文李卫平

(上海交通大医院院长)

整理宁艳阳

医院:

聚焦心血管疑难危重诊治

在胎儿宫内治疗十余年的实验基础上,医院针对复杂先心病患儿采用微创介入治疗,在国内首次成功开展了胎儿先心病的宫内介入治疗,填补我国技术空白。该治疗效果显著,促进了左、右心室的均衡发育,改善了患儿生存质量。自年9月至今,已成功开展5例,所有胎儿均成活,母婴均无严重并发症,技术成功率及疗效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是目前国内成功开医院。

作为华南地区危重先心病救治中心,率先整合产科、母胎医学科、新生儿科、心儿科及心外科,为本地区开通了院际绿色生命通道,通过陆路、空中转运,包括提供ECMO支持下的重症转运,救治大量危急重症患儿。强调多学科综合诊治并优化规范危重患儿围术期管理,显著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及长期生存质量。自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胎儿危重症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目前已成功完成多例重症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成为全国胎儿心脏病一体化诊疗示范单位。

仅年一年,医院共完成24例心脏移植手术,在心脏移植注册登记系统中显示位列全国第三。今年1月~7月,医院已完成20例心脏移植手术,再创新高。同时,医院心脏移植团队更加追求质量上的超越:创新性利用右心辅助系统治疗心脏移植术后急性右心衰竭,大大提高了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存率,这一技术得到了广泛







































北京治疗严重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xgtz/38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