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863569.html
年4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例行新闻发布会,医院副院长崔勇回答记者提问,介绍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的情况。总台央视新闻新媒体记者:去年7月国家卫健委启动了医养结合的远程协同服务平台,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目前这一平台发挥了什么样的功能?崔勇:刚才几位都介绍了医养结合的工作,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几年医养结合进展比较快,形成了多种模式并行的状态。医院作医院,我们也是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的依托单位,医院能在医养结合工作中发挥什么作用,我觉得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医院因为医院,我们不可能自己去办医养结合的机构,但是我们在工作中能做很多事。前期,在国家卫健委老龄司的安排下我们做了一些调研,发现目前医养结合机构存在的一些共同痛点和堵点问题:一是,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大部分医务人员是全科医生,无法提供较高质量的专科医疗服务。二是,有些医养结合机构不能提供专科护理服务。三是,医护人员缺乏标准化能力体系,也没有继续教育和长期终生教育的机制。四是,医养结合机构之间缺乏连通的工作平台和互助机制。针对以上痛点,去年在国家卫健委老龄司的支持下,依托医院,成立了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它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二是远程教育,提升医护人员质量,帮助建立能力体系。最近我们也和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中心、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搭建了三方协作平台,准备启动一套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能力体系教材的建设工作。三是远程康复指导,在医养结合机构中老年人存在很多康复的问题,这也需要一些专科医生的指导。四是提供会诊和转诊通路,医院国家远程中心与全国余家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合作关系,当医养结合机构中的老人出现病情变化时,如果当地处理不了,可以通过搭建顺畅的转诊机制,让老人医院就诊,这样对老年人来讲是更加安全。最后,医院也是5G医疗标准的制定单位,我们希望利用这个平台,把5G以及其他一些新的技术融合进去,为医养结合机构里面的老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这是我们这个平台的初衷和功能。凤凰卫视记者: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已经运行超过半年了,请问这半年多来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对于基层老年人来说带来了哪些健康福利?崔勇:应该说这个平台的搭建速度非常快,医院和老龄司一起协同,很快就把这个事情推上日程,医院开了启动会。随后,我们就开展了大量工作。这里和你分享一些数字,到目前为止,全国有家医养结合机构已经成为了这个平台的第一批试点机构,各地医疗机构都踊跃报名加入。我们组织了8个学科的专家开展了远程会诊和远程门诊,同时开展了各种医务人员的培训十多期。去年10月份我们平台还专门开展了一期“情暖重阳”系列活动,面向试点机构中的21家单位,39例重症患者,包括呼吸、神内、心血管等专科病例开展远程义诊,取得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对偏瘫、帕金森病等典型病例进行线下康复指导和线上同步直播,并向所有试点单位进行推送,观看人数每期都超过1万多人。此外,我们开展了关于肿瘤、脑卒中的专题线上科普活动,每期在线观看超过2千人。平台帮助基层医养结合机构解决了实际问题,举个例子,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社会福利院的一位老人,60多岁,患脑中风7年及其他多种合并症,长期服药效果不好,我们利医院心内科专家给他进行会诊,同时给他用了夜间智能监控垫,每天监测他的生理指标,发现除了现在诊断的疾病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问题,包括夜间呼吸过速等,通过专家调整用药以后,老人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事实证明,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确实能够有助于医养结合机构,特别是基层70%的社会办的养老机构,节约看病的时间成本,提高就医效果,也让老年人感受到了现代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关爱。医院医院为医养结合机构起到的“赋能”作用。下一步,根据卫健委老龄司的工作安排,我们准备到年底之前延伸拓展更多试点单位,并且借助国医院医院资质,不断推动新技术落地,包括5G医疗、远程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远程呼吸听诊技术,以及基于皮肤影像的皮肤肿瘤早期筛查技术,这些技术都应用于平台,供更多的医养结合机构使用。为医养结合机构里面的老人提供更好的帮助,为各个基层机构更好“赋能”。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sjkf/8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