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周家夷
2月11日凌晨1点多,值守在成都成华区第一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护士黎晓燕和同事们刚做完新送来的观察人员的各项监测、记录工作,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接到有人员要送来的通知。忙完,不知不觉已经凌晨3点多了。
守护在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日日夜夜,对成华区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黎晓燕来说是一生中难忘的经历,她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其实爱和希望比病毒更具力量。”
截至2月12日,该集中医学观察点接受集中观察人员人,已有92人成功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平安健康地回到家中。
安抚留观人员这里的每个人都身兼数职
黎晓燕所在的这个疫情防控医学观察点设在一家酒店内,这是成华区较早启动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集中观察点之一,1月24日开始就承担起接收密切接触观察对象,担负着对留观人员的服务保障等工作。
每天不到8点,黎晓燕就早早到岗,洗手、穿戴好防护工具后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进入隔离区,需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帽子、护目镜和鞋套,为隔离对象测体温、开展医学观察,还要做好房间消毒及特殊医疗垃圾装袋处理。
“今天感觉怎么样?有生活上的需要跟我说。”每天,在为隔离人员送餐的时候的时候,黎晓燕都会隔着玻璃窗跟他们聊上几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每天,值班人员也会接到很多留观人员的电话,有的是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有的是想叫外卖,有的是需要买东西……黎晓燕说,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集中观察点实行全封闭管理,时间一长,大家难免会焦虑,甚至恐慌,所以除了观察、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黎晓燕和同事们还需要充当知心伙伴,安抚留观人员的情绪。“只要他们提出了要求,我们都尽量满足,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身兼数职,护士、护工、酒店服务生、心理咨询师、朋友、家人……
为节约防护服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集中医学观察点成立后,黎晓燕是第一批主动申请到点位的人。对她来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今年的春节过得有点不一样。
“很累、很忙、很想家,但同时也很温暖…”黎晓燕说,今年春节期间,同事之间说得最多的祝福不是新年好,而是“加油!”
在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期间,她每天工作繁忙,顾不上休息。“一天下来,浑身湿透,就像洗过澡一样。”由于疫情突然,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物资尤其珍贵,穿上防护服后,大家在隔离区内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防护服是一次性连体设计,上一次厕所,就意味着要重新换装再返岗,那样也就会多消耗一套防护服。”想想下一班的同事,医护人员们都舍不得“浪费”任何一件防护物资。
来自陌生人的暖心卡片和一句“加油”
隔离点的工作繁忙而枯燥,但每次听到隔离人员的连声感谢,都让黎晓燕感到很欣慰。
有一天,在对转运后的空房间做例行的消毒工作时,黎晓燕发现解除隔离的观察者留下的一张卡片,上面写着:“等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我们走上街头共拥繁华”卡片没有落款,但却画了一张大大的笑脸。
还有一次,在给一个三岁的孩子发放午餐时,他搭着凳子隔着房门上的玻璃窗大声对黎晓燕说:“阿姨,加油!”
这些“小事”都让黎晓燕的心暖暖的,“我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其实爱和希望比病毒更具力量!”
儿子做卡片鼓励妈妈老公当“家庭煮夫“默默陪伴
每天近距离接触集中医学观察人员,意味着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也会增大。为了保障家人的安全,黎晓燕把年幼的孩子送到了父母家,孩子很懂事,不哭不吵,每天主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