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雪娜通讯员韩露刘慧超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洛阳市委以及洛宁县扶贫办、嵩县德亭镇党委等7个集体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栾川县拨云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来法等7名个人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月3日,洛阳市召开“年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年脱贫攻坚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年底,洛阳市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49.9万贫困人口奔向小康,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全省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中,洛阳市自年起连续4年综合评价为“好”。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义务教育方面,做到“应助尽助”,全市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98所,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所。
基本医疗方面,贫困群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家县域内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就医结算服务,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到%,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90%左右;健全“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制度,全市9个县(市)个乡镇卫生院及个村卫生室均具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
住房安全方面,开展住房保障“回头看”,对所有贫困户住房情况逐户核验、及时整改,新实施危房改造户,实现贫困群众“住房鉴定率、符合政策实施改造率、建新拆旧率”三个%。
饮水安全方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92处、农村供水水质检测个,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研发洛阳市智慧扶贫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破除行业信息壁垒,实时比对行业政策落实情况,发现异常指标及时反馈给各县(市、区)和相关行业部门,督促整改落实;同时,实时监测户“两类人群”的家庭收入、主要返贫致贫风险因素等指标,逐户逐人建立《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台账》,采取技能培训、产业帮扶、小额信贷、公益岗位、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及时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全市“两类人群”实现帮扶措施全覆盖。
大力开展易地搬迁后续帮扶
“十三五”期间,洛阳市采取“靠县城、靠园区、靠乡镇、靠乡村旅游点”的“四靠”原则,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人,占全省搬迁任务的23%。
组织开展产业扶贫“5个1”专项行动,统筹落实产业项目、扶贫车间就业、转移就业、资产收益等帮扶措施,实现有劳动意愿和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5个有”专项活动,新建社区服务中心67个、义务教育学校5个、幼儿园11个、卫生室29个、综合文化场所80个,实现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
深入开展美好生活“5个新”专项行动,加强搬迁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区管理工作,实现所有安置点管理有组织、有制度、有人员、有场所,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创新实施保险扶贫
充分发挥保险扶贫“防火墙”作用,全市筹资0余万元,联合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人寿财险、中原农险在全省率先整市推进“精准防贫保险”,将全市农业人口中人均纯收入在当年脱贫线1.5倍以下有返贫风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人口、有致贫风险的非贫低收入人口纳入保障范围,设计因病理赔、因学理赔、因灾理赔、因意外事故理赔和脱贫救助五个险种,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进行理赔,已为人次赔付.3万元。
积极开展扶贫扶志
坚持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工作。加强技能培训,创新“田间课堂”“大篷车下乡”等“短平快”的培训模式,实现培训全覆盖。强化政策激励,采取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生产扶持等方式,动员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项目。推出“智志双扶咱们一起奔小康”“脱贫攻坚进行时”系列宣传报道0余篇;组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百场巡回宣讲,用身边典型教育引导身边人。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孝善敬老”活动,加强“一约四会”建设,倡树文明乡风。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民生实事均已高质量完成。”洛阳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柴少勇介绍,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一起打、完成剩余减贫任务和巩固脱贫成果两手抓,洛阳市如期实现剩余2.5万贫困人口脱贫、9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年度减贫任务。针对脱贫攻坚形势任务的转变,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巩固脱贫成果,落实产业、就业等政策,确保已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元,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同时,洛阳市年持续为全市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医疗再保险,扎实推进报销工作。自医疗再保险政策实施以来,累积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报销58.96万人次,报销金额1.25亿元。其中,年累积报销21.93万人次,报销金额.18万元,为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负担、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柴少勇表示,下一步,洛阳市还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精准施策,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推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以沟域生态经济为抓手继续加大产业帮扶,通过稳岗就业、消费拉动、金融支持等手段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扶志扶智向人才振兴、文化扶贫向文化振兴、生态扶贫向生态振兴、抓党建促脱贫向组织振兴的转变,在脱贫新起点上向着美丽幸福家园努力奋进。
编辑: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