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根治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23/4613578.html
作者:耿挺
“在重大疾病面前,究竟是采用遏制手段的生命第一战略,还是强调复工复产的经济发展第一战略,就像是天平的两端,考验着决策者。”钟南山院士在8月21日上海松江举行的“北京健康大会医生云论坛”上说,中国在严格控制的前提下,慢慢实现了经济复苏,无疑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在总结新冠疫情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经验时,钟南山指出,对于新冠疫情的个人防护措施,显著降低了其他传染病的传染率;新冠肺炎采用“早防控、早诊断、早治疗”的举措,对于非传染性疾病同样有重要意义;对新冠病人的救治重在躯体,但忽略了心里健康;互联网+抗疫,成为一大亮点。
启示一:
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是对抗传染病的利器
“年1—7月,我国全部40种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例,较—这3年同期平均下降了25%。”钟南山指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新冠疫情似乎挤占了其他传染病的感染空间。事实上,这是由于疫情中,人们普遍遵循社区水平的预防规律产生的效果。
钟南山指出,我国普通百姓在疫情期间采用了保持社交距离、严格佩戴口罩,以及认真洗手等举措。而正是这些在平时或多或少都会被忽视的好习惯,不仅提高了个人卫生水平,也让几乎所有传染病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无疑是新冠疫情带给每个人的重要启示。
启示二:
慢性病要“早防、早诊、早治”
“抗疫经验教育了我们,对于慢性病的早防、早诊、早治是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理想的关键。”钟南山说,新冠疫情对于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也有启示意义。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数据,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疾病、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导致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70%以上。
“这些疾病的病程长,早期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常常不被患者重视,中晚期治疗效果差。”钟南山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指出,“95%以上的慢阻肺都是一期和二期,这个时期基本没有什么症状,病人无所谓,也没有人管。”
然而,钟南山团队在一项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在慢阻肺患者无症状期进行早诊早治,有可能使得病程显著逆转,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这与新冠疫情重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轻症病人向危重症病人转变的治疗方法如出一辙。
“对于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慢性病,我们一定不能忽视早期的信号。”钟南山说,“早治疗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也能有效降低国家的医疗负担。”
启示三:
救治身躯,也不能忽略心理
新冠疫情让不少人感到紧张不安,也引发了不小的心理健康问题。钟南山指出,一项网络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中国普通民众精神心理健康状态不佳,超过1/4的人有抑郁、焦虑,或是有应激心理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普通民众出现不良精神心理状况的比例则达到1/3。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钟南山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对于疫情的救治只偏重于躯体疾病,而忽视了心理健康,从而造成了疾病的恶化及诸多社会问题。“培训更多的心理精神疏导及治疗的医护人员,刻不容缓。”
启示四:
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更快融合
“新冠疫情极大加速了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钟南山说,在中国新冠病例达3万多人时,科研团队通过人工智能预估中国总的新冠肺炎患者将达7万人左右。这个数字比国外预估更接近最终统计的8万名患者。
通过人工智能对近个样本数据分析之后,得到了新冠肺炎的危重症预测模型,提出了10个危险因素,从而帮助医生能尽早识别疾病加重风险高的患者,及时优化配置医疗资源。
此外,对于新冠肺炎的ai影像诊断系统,能够将准确率提升到99%以上,还能帮助那些缺乏经验的年轻医生的读片准确率与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不相上下。
这些新技术的加速应用无疑将帮助人类更好地对抗疾病。
由钟南山院士领衔75位院士共同发起的大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