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度中国医促会高血压分

本文转自:环球网

12月10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主办、医院承办的“华夏互联网+高血压峰会”在北京召开。同期,“过去、现在、将来——-年度中国医促会高血压分会工作发布”新闻发布会召开。

为了解我国高血压患者血压不达标的原因以及难治性高血压的分布情况,作为项目临床调查总负责人及调研组长,医院高血压科首席专家孙宁玲教授牵头发起了-年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原因及治疗现状调查项目。孙宁玲教授在会上介绍道,该项目已经完成,共覆盖了24个省、直辖市,包括个地级市、参与单位余家,共计有名医生报名参与,截止到年12月7日共收到份问卷,初步了解了我国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不良(未达标)的原因,基本摸排、了解难治性高血压在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的占比,为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临床特征、制定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患者规范治疗系列专家建议以及撰写《难治性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供了临床依据。

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启动了两个高血压防治的重磅项目,分别为《难治性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撰写和-年度中国高血压患者和临床医生对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的接受度调查项目。

近10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医院对疾病管理的水平日益提高。上海交通大医院、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王继光教授表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中重度血压增高所导致的器官损害愈加凸显,临床医生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概念、新的治疗手段还认识不足。目前亟需权威、规范的诊疗共识来指导难治性高血压(RHT)诊疗。值此-年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原因及治疗现状调查项目完成之际,有了更充分的数据支撑,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将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难治性高血压及周围动脉病分会、高血压联盟(中国)等共同组织撰写新版的《难治性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医院副院长、新疆高血压研究所所长李南方教授表示,导致RHT的因素有很多,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不良、不良生活方式、老年人群假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均为导致RHT发生的高危因素。有研究显示,约20%-35%的高血压患者可达到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假性RHT为14.7%,真正RHT患病率为10.3%。因此,在确诊RHT前,医师应排除由治疗依从性不良等假性原因导致的假性RHT。目前,缺乏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方法、没有足够证据支持选择特定的药物类别和剂量来治疗RHT、对RHT和继发性高血压的排查尚十分有限等均是RHT诊疗现存的瓶颈。

中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血管中心一病区主任蒋雄京教授指出,对于RHT的治疗,在充分的病因评估以后,在生活方式改良和心理干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三联或四联降压药物治疗,剂量合理,服药规律,长期维持,多数患者的血压能明显下降至达标水平,从而减轻或逆转靶器官损伤,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而对于多种降压药物联合不能达标或药物不能耐受情况下,需考虑器械治疗。对于患者不愿意服药以及拟妊娠等用药受限制的情况,也可以考虑使用器械治疗高血压。目前高血压的器械治疗并未正式进入临床,这将是未来重点探索和推进的内容。

会议期间,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参与编写的-年度《硝苯地平不同制剂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重磅发布,并已于年11月正式发表。

作为该《共识》的牵头专家,医院高血压科、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副主任委员陈源源教授介绍,我国高血压疾病负担沉重,控制率亟需提升。有统计数据显示,对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不仅高血压患病率高,而且血压达标率远低于全球标准。

该《共识》基于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南和临床共识,从硝苯地平制剂的药理机制与分类、临床应用适应证、高血压合并症及特殊人群的应用建议几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详细的指导意见与参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huo365.com/sjkf/10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